中国网5月16日讯(记者 苏文彦)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在意大利罗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以下简称联合国粮农三机构)、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五家机构联合主办,主题为“知识分享助力新型全球伙伴关系:技术创新如何促进减贫并实现零饥饿”。
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现场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夏更生表示,六年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根据国际减贫经验和我国攻坚实践,减贫越到后面,难度越大。我们还要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一手抓已有减贫成果巩固,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他说。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自2017年起已连续举办两年,得到有关各方的积极响应,“朋友圈”越来越广。夏更生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2020年后的减贫战略,我们将立足中国国情,不断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加强与联合国粮农三机构等国际机构的合作,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思路举措,推动中国扶贫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现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唐盛尧强调本次研讨会对于利用技术创新促进农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了人们对全球伙伴关系在可持续发展中作用的认识,这是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的核心。他指出,私营部门等新的参与者对技术创新和知识分享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利于推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
会上,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薛立胜宣布110个减贫案例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并公布了第一批24个入选案例,这些案例是从来自30多个国家的820个案例中评选出来的。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旗长何志伟在会上分享“生态修复促扶贫”案例
作为入选案例之一,来自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的代表向与会来宾们分享了当地“生态修复促扶贫”的经验做法。
据了解,“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于2018年5月23日正式启动。该活动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发起,面向全球关心扶贫的组织和个人征集原创优秀减贫案例,旨在以案例为载体,推广分享国内外减贫成功实践。活动期间,工作组共收到减贫案例820篇。其中来自中国政府部门、企业、个人的投稿案例645篇,涉及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特殊群体扶贫、就业扶贫、创业扶贫等多个领域;共收到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发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非洲经济研究转型中心、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案例175篇,案例涉及巴基斯坦、巴西、菲律宾、哥伦比亚、加纳、柬埔寨、喀麦隆、肯尼亚、尼日利亚、老挝、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
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现场
昔日漫漫黄沙 今朝绿意盎然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沙地,横跨内蒙古、吉林和辽宁三省区,总面积518万公顷,其中52.7%位于通辽市。由于生态体系失衡,这里的土地沙化率一度高达80%,是全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之一。
上世纪70-90年代,科尔沁沙地土地沙化率一度高达80%
科左后旗位于科尔沁沙地东南部,是科尔沁沙地的主要组成部分,1977年全旗沙化土地面积达1688万亩(约合113万公顷)。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科左后旗已有88万公顷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积增加到24万公顷。沙地治理项目区内粮食单产增幅最高达81%,牧草单产增幅最高达50%。近10年来,黄沙渐渐不再肆虐,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
据了解,科左后旗采取了人工造林、封禁保护、飞播种草、退耕还林、禁牧舍饲等措施,因地制宜栽种樟子松等乡土树种,在不易进行人工造林的宜林荒山荒沙区域使用飞机播撒林草种子,对于天然森林草场破坏严重的地区实施封禁保护,令其休养生息、自然恢复,同时引导农牧民转变经营方式,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减轻草原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左后旗采用飞播种草方式治理沙地
与此同时,当地还在沙漠原始森林生态系统、湿地草原生态系统集中地区设立了17处自然保护区,占全旗总面积的11.8%,9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典型的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保护,物种总数增加到709种。
各环节齐抓并举 沙地添绿树生金
曾经的科左后旗大片牧场沙化、草甸地盐碱化,森林覆盖率仅为5.1%,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牧业人均纯收入仅83元,大大低于当时全国和三北地区人均水平,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旗县(市)。
在巨大的生态压力和民生压力“夹击”下,科左后旗尝试探索“双赢”之路,既要让沙地增绿,更要让群众增收。在大规模生态修复建设过程中,科左后旗“绿富”同兴,从土地流转、苗木培育、务工管护、板材加工、产业发展等各个环节挖掘经济潜力,为贫困人口创造就业、带来收益。
科左后旗农牧民采取营养钵造林、钻孔造林、穴状深栽等造林技术,保护植物根系、涵养水分
据了解,当地组织动员农牧民将严重沙化土地协议流转给国有林场和苗圃,统一进行苗木培育、造林绿化,共流转造林土地1720公顷,按照流转每公顷土地给予农牧民66.9美元计算,2452名农牧民年人均增收47美元;向贫困农牧民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并优先回购旗内育苗户的苗木,使从事育苗的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77.6美元;吸纳贫困农牧民进入造林企业务工或参与苗木起运、树木栽植、抚育管理等工作,使2134名沙区农牧民年人均增收891.8美元,410名贫困人口获得生态护林员稳定收益,年人均收益1486美元。
与此同时,生态建设也在不断将当地沙区农牧民的土地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源资产,持续释放生态红利。随着森林蓄积量逐年递增,当地仅木材加工产业每年创造的产值就超过654万美元,年人均增收44.1美元。
科左后旗在生态建设中吸纳贫困农牧民参与苗木起运、树木栽植、抚育管理等工作
生态修复助力扶贫 “沙窝”变“金窝”
在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同时,科左后旗日渐好转的生态环境也在培育主导产业发挥了作用,当地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饲草料基地、推广经济作物等措施,大力发展肉牛产业、林果产业、药材产业、旅游产业,从而助力农牧民群众获得可持续的收入。
科左后旗沙地治理项目区内粮食单产增幅最高达81%,牧草单产增幅最高达50%
如今,科左后旗已形成了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以2000公顷果树基地、2000公顷木本油料基地、4667公顷林板一体化基地等为代表的经济林果产业创造产值近300万美元,惠及1.2万户农牧民;在适合药材生长的沙坨地建设33334公顷蒙中草药材种植采收基地,企业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销售有保障;依托传统村落民居,发展集生态观光、娱乐休闲、运动养生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带动贫困群众获得可观的经营性收入。
科左后旗依托绿水青山发展乡村旅游
坚持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 创造生态奇迹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左后旗沙化土地面积从1977年的1688万亩(约合113万公顷)减少到2017年的815万亩(约合54万公顷),全旗51.7%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1%提高到2017年的21.68%,在世界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科左后旗在沙化地带建设的人工网格沙障
另一方面,当地通过落实生态修复促扶贫等举措累计减贫11690户、30285人,贫困群众人均收入从341美元增长到793.3美元。2019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市)序列。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旗长何志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在开展减贫工作时要做到科学规划、分类施策,改善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路径,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贫困人口获得长期的、可持续的收入。
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如今科尔沁左翼后旗森林面积增加到24万公顷
“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首批获奖案例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供图:中共科左后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