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贫困村的命运转折

发布时间:2019-05-14 09:03:28 |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朱海洋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骆地刚,贫困村,留守儿童,松烟镇,二龙村

夜宿松烟镇的二龙村,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这里距离贵州余庆县的县城虽有150里路,但从玉河茶庄放眼远方,春花烂漫,茶山连绵,漫步园中木栈,绿意袭来,晚霞辉映。难怪,就连上海、重庆等大都市的游客都慕名而来。

谁又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穷二白的国家级贫困村,茶叶才区区几百亩。如今,万亩茶园气势恢宏,以二龙村为核心,加上周边村庄,这里有1600户村民从事茶叶生产,户均茶园10亩。因种茶、采茶,二龙村退出了贫困村行列,全村人均收入过万元。

二龙村命运轨迹的背后,同样伴随着一个回乡者的十年转折。他就是余庆县凤香苑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骆地刚,让二龙村昔日的莽莽荒山,化身为眼前的“金山银山”。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回乡竟缘于一个令人五味杂陈的电话。

2008年腊月,骆地刚的女儿用充满稚气的声音“报喜”:她得了全县优秀留守儿童奖,还得了200块钱的奖金,奶奶也得奖了,全镇优秀空巢老人奖。电话那头,骆地刚却潸然泪下,并非激动,而是伤心与内疚。

做雕塑、搞管理,头脑活络的骆地刚,16年前就外出打工。彼时,他已在福建一家公司任副总,年入近百万。在物质上,骆地刚对家中老小尽量满足,以弥补空间距离带来的遗憾。可夫妻俩深知,女儿的内心是孤独的。

2009年,骆地刚毅然辞职回乡。既然要创业,就得选准产业。老家余庆县,工业经济几乎一片空白,这条路显然异常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骆地刚了解到了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在哪起步?松烟正好有个茶叶试验基地,那边肯定适宜种茶。随即,骆地刚就启动土地流转的工作。

山上的土地由于常年无人耕种,杂草丛生。可就是这般模样,一些固执的老人仍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骆地刚只得日日上门商议。一位老人甚至故意“刁难”:如果陪我喝一顿酒,就答应土地流转。

没想到,第二天晚上,曾经滴酒不沾的骆地刚便拎着酒瓶来到老人家,最后醉倒在地。自此,老人履行承诺,还帮助说服那些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人。首期290亩土地,总算流转到手。

论时间,骆地刚种茶已是后来者,如何一跃居上?这位昔日的管理能手,准备从高起点出发,建立从种植、加工到包装的一系列标准,以产品质量取胜。茶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前几年常面临资金问题,尽管如此,骆地刚坚持品质优先。如今,公司种植的“干净茶”位列招牌产品,并借助浙茶集团,成功打入欧洲、非洲市场。

为了消化产能,骆地刚一边扩大自有基地,带动农户种植茶叶,另一边则成立专业化公司,建立配套加工厂,开拓市场销路。十年之后,他掌门的“凤香苑茶业”已是全县最大的茶企,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光在二龙村,自有基地就达3000多亩,辐射带动了272户茶农种茶,20亩以上的大户有32户,茶叶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

记者采访时,正值青叶回收。当天,单采摘用工,2毛钱一斤鲜叶,若是自家鲜叶,则6毛一斤,勤劳的农户一天能拿到200多元的收入。据了解,仅民工工资一项,公司每年就累计发放近800万元。2016年,二龙村成功脱贫。

在骆地刚的办公室里,一面墙上满满当当都是各种奖牌和奖杯。他说,最看重的是两块,一块是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另一块则是县委、县政府颁发的“优秀荣誉村主任”。而在办公桌的后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八个字赫然可见。采访末,骆地刚感慨:“其实只要肯吃苦、勤劳干,总有一天会脱贫,要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脱贫!”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