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发展系列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18 11:22:33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白韵之 | 责任编辑:孙芳

关键词:中国农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发展,研究

 

4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北京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发展的系列研究。实习记者张允奕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白韵之)4月16日,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北京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发展的系列研究,介绍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贫困研究、“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农业发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宗教与文化研究、“一带一路”沿线民间组织发展研究四个研究报告,并对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国际社会都兴起了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与讨论。但总体来说,有关研究一方面侧重经济视角,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区域内贸易交通线、贸易成本,以及经济中心连接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关注外部视角,还缺乏对于“一带一路”国家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尤其是其文化习俗、历史传承、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状况。因此,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携手有关合作伙伴,率先尝试从农业、减贫、社会文化、民间组织四个方面研究,并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发展现状。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唐丽霞教授(左一)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贫困研究内容。实习记者张允奕摄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唐丽霞教授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但国家之间发展差距较大。虽然整体贫困率不高,但此区域的贫困人口绝对数量很大,贫困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唐丽霞建议,中国在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减贫合作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和面临的发展问题,关注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合作方式。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吕慧琴副教授介绍“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农业发展研究内容。实习记者张允奕摄

“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农业发展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齐顾波教授、吕慧琴副教授合作开展。吕慧琴在发布会上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渐深化落实,截至2019年3月,中国累计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73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开展合作的国家,虽然近年来农业发展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仍有近1/4国家农业生产总值五年来有所下降。国家间农业发展的差距巨大,例如农业生产能力,劳均农业增加值,非洲最低,亚洲稍高,中欧、西欧较为靠前。一个新的趋势是有机农业在合作国家中的迅速发展。非洲、亚洲以及欧洲的农业发展政策的重点有所区别,与中国开展农业合作的国家中既包括农业援助国也包括农业受援国,农业合作内容和形式极为多样。

两位作者也基于研究发现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如农业合作的目标不能局限于生产率提高和粮食安全,还要综合考虑环境保护、健康、性别平等、社会发展等目标;农业合作内容除了关注农业技术研发、农业人才培养、农业投入的增加,也要关注包括生产性基础设施、流通性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研发体系、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农业发展合作的计划和实施需要充分尊重各参与方的发展意愿和需求;农业合作需要建立多方合作的多向沟通的网络;农业合作要借助“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以“五通发展”为导向。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董强副教授介绍“一带一路沿线民间组织发展研究内容。实习记者张允奕摄

“一带一路沿线民间组织发展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董强副教授执笔。他从数量、规模、规范性、服务领域等方面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南亚地区、独联体地区、中亚地区、西亚地区、中东欧地区的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他认为,中国应该利用现有并搭建新的民间组织交流机制,促进国内民间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相互合作;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需要深入细致地分析进入国家的民间组织环境,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等。

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主持发布会。实习记者张允奕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发展系列研究发现发布现场。实习记者张允奕摄

据悉,此次发布会也是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南南农业合作学院的“南南合作和国际发展合作洞见”系列活动,由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学院副院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徐秀丽主持。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