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扶贫社,“撬动”乡村治理大棋局

发布时间:2019-04-10 10:13:24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作者:陶明、强晓玲、姜辰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乡村治理,贫困户,杨茂华,村干部

原标题:集体经济不再空壳,说话有底气、干事有平台、管理有手段 小小扶贫社,“撬动”乡村治理大棋局

本报记者陶明、强晓玲、姜辰蓉

“今年香菇挣了5万块吧?”

“至少6万!”曾经的贫困户贾俊明,不好意思地“纠正”村干部,红色工服映得脸色更加赤红。

“多亏有了扶贫社!如今我只管把香菇种好,不愁卖了。”正在留坝县马道镇沙坝村大棚里采摘冬菇的贾俊明满怀笑意。

“扶贫社”全称“扶贫互助合作社”,是陕西省留坝县打造的新型村级互助合作平台。“扶贫社在留坝全覆盖,脱贫攻坚立了大功,也是乡村治理好抓手!”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扶贫社集生产经营、村务管理、公益服务于一体,不仅成为“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也让村集体经济不再空壳,让乡村振兴有了主心骨。

村级党组织成为造血“源动力”

“所有弯路都走过。”56岁的沙坝村党支部书记余海兵是个想把农民带起来共同致富的人。“从2012年到2015年,我们为把村集体经济搞起来,养过竹鼠,种过香菇,但是年年亏本,屡战屡败。”

“还不是不会管理,不懂市场!”余海兵用两个“不”概括屡战屡败的原因。

集体经济空壳,村干部说话没底气,村级组织陷入干事没实力、管理缺手段、服务少平台的困局。脱贫攻坚要变输血为造血,党的村级组织有力量,造血才有“源动力”。为此,2016年8月,留坝县探索依托村支部组建集生产经营、公益服务于一体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

贫困村沙坝是首批试点村。按照扶贫社的架构,村支书余海兵担任扶贫社理事长,村主任担任副理事长,驻村第一书记担任监事长。县镇以上涉农项目资金由扶贫社承接,工作内容分为生产经营和公益服务两大类,生产经营类包括建筑工程、种养业技术指导和市场开拓、旅游开发、电子商务运营等;公益服务类包括自来水管理、环境卫生保洁、红白喜事服务、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管理等,共同构成一个新型农村生产、服务综合体。

“生产经营类服务队负责挣钱,由村上能手领办,负责组织村民开展专业生产。例如香菇生产队、养蜂生产队、建筑生产队等,要保证贫困户、普通村民在生产队劳动,按工收益,一个大工一天160-180元,小工100-130元,保证有活干。”余海兵说,“扶贫社建立激励机制,领办人收入与效益挂钩。”

为支持扶贫社,留坝建立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代建制”。将30万元以下、工程技术简单的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建设类项目,以委托代建的方式交由扶贫社组织实施,“短平快”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成立扶贫社后,只用了两个月,村集体就积累了10万元。”余海兵说。

为解决扶贫社启动资金难题,留坝县贴息为每个扶贫社提供30万元贷款,为每个扶贫社的扶贫互助基金协会提供资本金30万元,向贫困户发放小额互助资金。既鼓励贫困户,也欢迎能人大户入股参加协会,根据股金份额参与分红。

依托扶贫社,沙坝村瞄准市场有组织地发展生产。香菇生产队的领办人负责组织村民种好香菇,政府扶持引进龙头企业解决产前、产中、产后服务。2016年底,沙坝村扶贫社成立当年就盈利,入股村民破天荒领到了分红。

再后来,扶贫社引进企业办起菌袋加工厂,为本村及周边种植户提供香菇菌袋。加工厂年产菌袋100万条,扶贫社每条提留0.3元,仅此一项扶贫社一年就收入30万元。

如今,除了食用菌,沙坝村里还同时发展养鸡、养猪、养蜂等产业,去年人均增收4000元。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留坝全县73个扶贫社实现村集体积累320余万元,4000余户群众分红530余万元,带动全县贫困户人均增收3900余元,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积累“双赢”。

村集体不再“空壳”,村民平时出工有工钱,年底还能领分红,村支部由此成为“造血脱贫”的主心骨。余海兵说,“跟着村支部,脱贫有盼头,村民真正信任我们了!”贫困户不再被动等靠要,而是响应支部号召积极参加扶贫社,呈现整村推进、长效脱贫好势头。

上联企业、下接农户的枢纽

“一只鸡净收入28元,扶贫社提留3元,养鸡户得25元。”听着村支书介绍情况,一旁的大个子李春涛憨厚地笑着。他家一年两茬3000只鸡,仅养鸡一项就完全脱贫。

贫困户李春涛养鸡是“订单代养”,是小留坝村扶贫社的“林下土鸡散养示范基地”与“山城公司”的合作扶贫项目。2018年,仅此一项,李春涛的年收入就突破七万元。“鸡舍是扶贫社建的,鸡苗、防疫、饲料、保险、销售都是公司的,他只负责养好鸡就行了。”村支书说,小留坝村像李春涛这样的养鸡大户有16家。

提起“山城公司”,留坝人无不赞叹,“杨茂华可不是个简单的人。”2015年,留坝县开始给各村派驻扶贫干部,当时还是县税务局干部的杨茂华找到领导要求“去最烂的村”扶贫,“要是两年弄不好,一分钱工资都不要”。说到做到,杨茂华仅用一年时间就把所在村的养殖业发展起来。

后来许多村干部找到县里,要求给他们也派一个“杨茂华”。县领导一合计,农村产业发展缺的就是“杨茂华”这样有头脑懂市场,能解决“农民卖难”的“农业经纪人”。在县里支持下,2016年,杨茂华领衔组建了“山城农特产品有限公司”。

那一年,他带着村干部北上西安,南下成都、重庆,逛市场、进超市,一路考察各地农副产品市场行情。回来后,公司整合全县农特产品,利用电商平台等方式打包向外销售,仅用4个月时间,“把全县贫困户家里能卖的农产品都卖了”。

目前,留坝扶持了7家像“山城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扶贫社与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并组织农户生产,管控质量,提供合格农产品。企业给扶贫社支取一定服务费作为集体收入。

“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模式,将企业、扶贫社、农户联结在市场化的产业链上,扶贫社成为上联企业、下接农户的枢纽。通过扶贫社,小农户实现了与大市场的对接。2018年,留坝县73个扶贫社与龙头企业签下土鸡、土蜂蜜、食用菌等订单194笔,与贫困户签订合同1425份,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1亿元,蹚出一条“做特、做优、卖上好价钱”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一大早,李小斌就赶到留坝武关驿镇武关河村食用菌大棚边守着,因为这里冬菇正在采摘。中午在地头收完装车,下午就空运发到成都、拉萨、三亚等地。“留坝温差大、海拔高,香菇质优口感好,非常抢手。”李小斌所在公司是汉中一家经营食用菌的专业公司,是留坝香菇的收购大户。

“今天香菇一斤能卖到5.5元。”听了李小斌的话,一旁的香菇种植大户韩鹏笑了。韩鹏曾是西安一家酒店的经理。2017年春节,回家的韩鹏发现县里对返乡创业扶持力度非常大,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经过认真盘算,韩鹏领办了武关河村扶贫社香菇生产基地,除了自己的香菇,还托管15户贫困户和普通农户4万多袋香菇。他说,除了资金技术扶持,通过扶贫社,“只要种出了香菇,负责销售的人马上就来,不愁卖。”

“一年挣20万元没问题。”韩鹏说,“老板等着拉香菇,棚里有人在采摘,让人心里踏实。”

“冬寒突升温,蜂群太兴奋。拥挤来回勤,少量带足粉。请教师傅们,影不影响群?”看到微信信息,许秋雯哈哈笑了。这是“留坝养蜂人”微信群里,一个叫王礼朝的“菜鸟”在向“大咖”们请教,并上传了一段蜂群的微信视频。这样的产业发展技术交流微信群,许秋雯的手机里有六七个。很快就有技术人员在群里回复,“毕竟是冬季,回暖三五天,你的蜂场附近有枇杷开花,工作蜂兴奋,不会影响群。”

在马道镇庞家嘴村,技术人员笑称的“养蜂博士”,是曾经的贫困户、如今远近闻名的养蜂大户庞欣荣。在庞欣荣的示范带领下,庞家嘴村农户整体实现了养蜂致富,笑称“日子真的比蜜甜!”

公共事务还是要发动农民自己办

在干净整洁的大滩村杨家沟组,看不到垃圾,看得到的是清亮的溪水,小院里花木整齐,厕所洗漱间清洁卫生。

“村级环境治理时,有村民家拉出去的垃圾废物有20多车。”村干部说。

“农村问题还是要农民自己来解决,要明确谁才是乡村治理的主体。”许秋雯说,“过去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积累,村委会作为乡村治理的组织和实施者自己都是‘贫困户’,无力面对群众诉求。”如今,扶贫社从制度层面创新村级组织的管理运营模式,集体经济不再空壳,说话有底气、干事有平台、管理有手段。“扶贫社实质就是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农村集体合作社,是党在村一级各项工作的承载主体。”

以前河堤、路旁到处都是生活垃圾,基础设施“有人建、有人用、无人管”,村里开会没人来,村干部说话没人听。有了扶贫社,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最重要的是有钱办事。如今,村村建起了“德美屋”,环境治理标准化、制度化,由村民代表组成评委会,将“勤、孝、善、诚、俭、礼”放在评比中,纳入扶贫社的日常工作。村干部说,“得分低的村民都不好意思签字”。村民可以用“善行义举”积分,在扶贫社的“德美屋”里兑换扶贫社出资购来的“米面酱醋茶”等生活用品。

“根据项目代建制度,以前由私人包工承揽的项目交由扶贫社实施,明确规定村干部不能领办扶贫社营利性生产服务队。”许秋雯说,陕西省委领导听取汇报后赞叹留坝“破解了基层防范微腐败的难题”。

陕西省政府参事郑梦熊认为,留坝扶贫社模式叫响了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破解农村“有集体无经济”的发展困局,为脱贫攻坚带来新动能,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留坝的好山好水好空气,吸引来的度假客越来越多,尤其是夏天,周边和全国各地来秦岭深处避暑的人络绎不绝。留坝县推进全域旅游,进一步加大乡村环境治理力度。在大滩村杨家沟组,村干部说,旅游发展中老百姓深刻体会到,“你不改变,人家游客就不来你这儿。”旅游业的倒逼,加上依托扶贫社,村支部组织村民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乡村清洁卫生难题迎刃而解。

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留坝的优质农产品价格一路看涨:土鸡一只卖到七八十元,西洋参一斤卖到四五百元,土蜂蜜更是由以前的每斤四五十元涨到一二百元……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