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偏远乡镇幼儿园里,你会发现学校教学环境和城里相比差距不大。”
“在黔西沙坝小学,村里的孩子会很流利地说英语,还会跳街舞。”
“在农村,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工作后就能给这个家庭带来很大的改变。”
……
这是履职一年来,余维祥代表在基层调研考察的所见所闻。
余维祥代表是贵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贵阳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他说:“我坚持认为,通过教育扶贫,能够最大限度消除贫困。把孩子培养出来,一个孩子就能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又能影响另一个家庭。”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多年来,贵州把发展教育作为挖穷根的根本性举措之一,余维祥代表很有感受:“这几年,贵州围绕教育发展和教育扶贫薄弱环节,精准对接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现状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实际,先后启动实施了四项教育突破工程、教育‘93’计划、基本普及15年教育、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靶向治疗’重大政策措施,打出了教育扶贫组合拳,为贫困学子打开了希望之窗。”
“尽管教育扶贫取得显著成效,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最后一公里’还是个问题。”余维祥代表认为,教育扶贫的短板在乡村,发展乡村教育,根本在教师。他建议:“应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增加配额和指标,为贫困地区输送大量合格的乡村教师;应设立乡村教师激励计划,为在乡村工作的教师提供特别的奖金和补偿金,确保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此外,还要借助‘互联网+’突破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余维祥说,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点”的作用,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记者 何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