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非常美,这就是我前不久刚去过的地方,中国西南部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是苗、侗、瑶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收获之季,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画卷正在这片秀美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你们能想象吗,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的闭塞之地。那么他们的生活究竟是如何发生转变的呢?这要从2013年开始说起。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贫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也就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
其中,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一环。从那时起,黔东南州政府将产业扶贫列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分析贫困地区致贫原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我们看到,黔东南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发展食用菌种植、畜禽养殖、特产采收等特色产业的优势得天独厚。当地政府探索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引导企业以自身的市场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在贫困区建立扶贫项目,开发资源,培育产业,盘活当地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真正实现增收致富。
以食用菌产业的香菇种植来说,政府与餐饮企业合作,在当地规划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从香菇栽培到采收分级,再到运输管理,企业全程帮扶,免费提供技术,并定时回购香菇,形成严密的产业衔接,通过市场经济实现真正的脱贫致富。
扶贫先扶智,有了先进的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才能长足发展。
中国有句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中国的精准扶贫正是“授人以渔”,扶贫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方法,大大提高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意愿。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7.4亿农村人口摆脱了贫困,这一成就令世界瞩目。黔东南只是中国精准扶贫的一角,像这样的扶贫故事正在中国各地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