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走出一条旅游扶贫之路 好风景变为好“钱景”

发布时间:2018-12-11 09:10:52 | 来源:海南日报 | 作者:磊磊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旅游扶贫,保亭县,扶贫资金,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企业

  环境优美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什进村。 武昊 摄

  在保亭三道镇番庭村,游客骑行在民族气息浓厚的村庄中。武昊 摄

  在保亭槟榔谷景区“惠农街”,村民向游客售卖热带水果。 武昊 摄

  游客在保亭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体验悬崖秋千项目。 武昊 摄

   原题:保亭探索以旅带农、兴旅富民,走出一条旅游扶贫之路 好风景变为好“钱景”

截至目前,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已经带动全县680户贫困户1685人吃上旅游饭。这个数据的背后,是保亭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取得的成效。

“保亭拥有两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还有神玉文化旅游区、布隆赛乡村文化旅游区等,旅游资源丰富。即使保亭目前仍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但是我们将优势旅游资源与全县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以旅带农、兴旅富民,从而实现旅游扶贫,我们很有信心!”保亭县委书记王昱正表示。

“公司+贫困户”助农脱贫

发展产业是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旅游扶贫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在保亭县三道镇呀诺达旅游文化风景区,景区积极扶持周边什奋村的贫困户发展玉米种植产业。为提高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呀诺达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对贫困户种植的玉米实行约价回收。2017年,公司还投入近2.5万元,向贫困户免费发放复合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进一步帮助贫困户减轻负担。

政府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方式与旅游企业合作共建扶贫示范项目,通过以“公司+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创业、就业、增收平台,是近年来保亭旅游扶贫的新举措。合作企业每年向当地政府支付利益分红,利益分红将用于贫困户分红和产业发展。

以三道镇为例,该镇政府今年投入了287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与呀诺达景区合作,呀诺达景区则探索创新“公司+贫困户”农旅结合方式,在景区门口广场处设立商铺,作为精准扶贫产业项目示范点,公司对商铺统一经营管理,并将每年盈利的13%发放给扶贫对象。

三道镇今年还投入了409万元引进台湾兰花种植企业参与该镇番庭村美丽乡村建设,帮助村民发展兰花种植和乡村旅游,实现农民不离乡、不离土、不失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脱贫。项目截至目前累计投入7500万元,建设了组培室、兰旅结合大棚、兰花大棚,解决了三弓村什电、信海、番亲、补锅等村民小组30户贫困户143个劳动力就业,贫困户通过参与项目用工,人均增收31200元,实现脱贫。

实现企业与村民双赢

直接利用土地,支付租金只是旅游企业与村民合作的第一步。保亭县旅游委还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民生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实行景区带村,定点帮扶模式,采取提供就业、设置摊位、物资采购、入股分红、‘企业+农户+旅游’等方式让贫困户分享景区发展带来的收益,做到精准帮扶。”保亭旅游委副主任颜春海介绍称。

景区方面,2016年,槟榔谷旅游区出资600万元建造小商铺131间,建立“惠农一条街”,无偿分配给农户自主经营,保证农户的再就业,提高农户主动创业的积极性。

响水镇今年则投入了300万元扶贫资金与神玉岛景区合作,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景区与贫困户签订食材供货协议,助力农产品购销,解决农产品卖不出、卖不到好的价格等问题,为贫困户脱贫创收提供途径。

“我们景区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贫困户提供禽类、蔬菜类等农产品,双方达到互利共赢。”神玉岛景区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神玉岛景区累计带动响水镇266户贫困户1096人脱贫。

村民“回流”创业兴业

还没到周末,保亭保城镇毛介村村民李亮家的民宿19间房已经被全部预定了。“自从开了民宿以后,收入高了很多。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了。”李亮高兴地说。

因提供富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房价经济实惠,李亮的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到旅游旺季时,李亮还请来村里十多名村民过来一起帮忙。

以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带动景区周边村民创业就业,促进农民脱贫;以乡村旅游开发带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以旅游“农家乐”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创业就业,带动贫困户致富;以鼓励度假区、景区周边有条件的村庄发展乡村民宿……保亭这些旅游扶贫措施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保亭县政协副主席、旅游委主任林孟地介绍,保亭县今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584人,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1287户4234人吃上旅游饭。旅游业已然成为保亭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旅游扶贫成效明显。(磊磊)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