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五力汇聚”破解易地扶贫搬迁“五大难题”

发布时间:2018-11-21 09:11:46 | 来源:安顺日报 | 作者:吴学思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西秀区,五大难题,易地扶贫,台账式,楼长

近年来,西秀区坚持党建引领促脱贫,围绕“打造易地扶贫搬迁精品工程”目标,“五力汇聚”着力破解搬迁难、稳定难、致富难、治理难、管理难等五大问题。目前,共建成7个集中安置区,完成12个乡镇2647户11677名贫困群众搬迁任务。

科学规划增引力

破解搬迁难

围绕搬得出、愿意搬、住得好的目标,西秀区科学规划建设安置点。

选址科学聚民意。高标准做好安置点规划设计,按照附近有企业、有学校、有医院、有车站、有农贸市场“移民五有”的标准科学选址。城区安置点紧邻市区和产业园区,3公里内可享受三甲医院、省级示范高中、园区企业等优质就医、就学、就业资源。其余安置点离车站、医院、学校、菜场不超过1000米,至少同步配套引进1家以上企业,方便搬迁群众生产生活。

配套科学惠民生。各安置点对绿化率、容积率严格要求,配套设置了农贸市场、运动场、文化广场、商业区、社区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民生设施,着力建设舒心居住环境。

设计科学降成本。按照“提前摸底、科学设计”原则,根据搬迁户家庭人口状况,以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的标准规划,合理设计了60、80、100和120平方米四种套房户型,满足不同家庭人口需求。采取集中采购建材等方式,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把建设成本降低至1500元/平方米以下。

保障落实增动力

破解稳定难

西秀区在办事服务、培训就业等保障措施上狠下苦工,以全程、一流服务解决搬迁群众“水土不服”问题。

推动部门服务下沉。民政、人社、公安等部门着力为搬迁群众多功能、一站式提供户口迁移、医保社保、就业咨询等服务,让群众能尽快地适应和融入城市生活。各部门组织党员突击队、连心干部等2000余名,帮助搬迁群众搬新家、挪“穷窝”,及时为他们落实1500元/人的一次性临时生活救助金,确保其搬迁过渡期生活有保障。

统筹落实就医就学。整合迁入地医疗、教育资源,同步规划建设医疗点、幼儿园、学校等设施,解决搬迁群众就医就学问题。

“台账式”保障就业创业。各安置点第一时间成立“搬迁群众就业工作小组”,根据搬迁群众文化、技能情况建立完善就业人员台账、培训需求台账、就业推荐台账等,有针对性向搬迁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向企业推荐待业人员。通过上门跟踪服务送政策、送岗位,引导参加各类招聘、职业技能培训或政策推介活动,帮助4364人实现就业创业,占搬迁群众中劳动力人口的93.47%。

发展经济增实力

破解致富难

该区通过招商引资、谋划富民产业等方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推动稳定搬迁可持续化。

“迁企融合”谋就业。安置点规划预留了企业用地空间,通过产业扶持、引企入区、进企务工等方式落实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截止今年9月,已引进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共3000余个岗位进驻安置点,促成搬迁群众实现由“靠耕地吃饭”向“靠就业增收”转变。

技术培训提素质。整合近10家培训资源,建立区级百名技能培训师资库和百名创业导师库,免费对搬迁群众开展烹饪、缝纫、家政、电商等方面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目前已培训3000余人次,搬迁群众通过培训获得岗位,实现增收。

产业联结增收入。西秀区党委坚持“迁出不脱产业政策”原则,搬迁群众迁出后继续享受所在乡、村产业利益联结政策,确保政策不脱钩。

聚焦未来增活力

破解治理难

西秀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多方治理原则,构建了党委领导、社区负责、群团协同、居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切实提高安置点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完善居民自治机制。安置点居民自选“业主委员”“楼长”,负责社区治安管理、卫生环境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通过建立健全社区“红白”喜事管理、社区议事机构及规章制度,引进物管公司提供物业服务,积极构建温馨、便捷、和谐的家园。

群团组织协同治理。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共治,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目前,西秀区已成立或正在组建安置点职工之家6个、妇联组织6个、区域化楼栋团支部6个,发挥其桥梁纽带、聚合引领、组织动员作用,并催化志愿精神引领社区实现自我服务。

激发群众精神活力。安置点联合周边党组织、社会文艺团队,开展“身边好人进社区”道德讲堂、“迁新居 谢党恩 畅想新生活”等多样化文体活动60余次,宣传党的声音,增强搬迁群众感恩意识、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引导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观念,挺直腰杆向贫困宣战、向未来出发。

党建提升组织力

破解管理难

该区坚持党组织靠前服务,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服务动员群众作用贯穿于搬迁、稳定、发展全过程。

党的组织建设持续跟进。从各安置点所属乡镇党委选派党建工作能手,作为党建指导员帮助理顺党建工作。采取联建、挂建、单独建党组织等形式,及时成立安置点党支部6个,统筹抓好搬迁工作。全面采集、准确摸清搬迁户中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人员底数,及时办理党组织转接手续,将搬迁群众中178名党员全部纳入了组织管理。

党员教育管理坚持不懈。依托各安置点党员活动室,各楼宇党小组整合联动,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务公开等制度,不断增强党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及时了解帮扶对象思想动态,为帮扶对象至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扎实推进安置群众后续帮扶工作。

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安置点党员积极协助开展各项搬迁工作,着力解决各重、难、热点搬迁问题,党员真正成为了群众的“服务员”。充分利用全区干部大帮扶力量,2000余名党员干部和搬迁群众“一对一”建立连心包保帮扶关系,为搬迁群众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转变思想,快速融入城镇生活。(记者 吴学思)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