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发展 从小额信贷到普惠金融

发布时间:2018-11-16 13:22:52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孙芳

关键词:25年发展,小额信贷,普惠金融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2018年11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中国小额信贷联盟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了“中国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发展研讨会暨《从小额信贷到普惠金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二十五周年回顾与展望纪念文集》发布会”。与会者对中国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深入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中国现代小额信贷起源于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扶贫行动。自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先后在河北省和河南省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了4个“扶贫经济合作社”,引入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开展扶贫试验,实现了信贷扶贫资金真正到达贫困户的“真扶贫,扶真贫”良好效果。此后,国际多双边发展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对华援助中也大量采用小额信贷扶贫模式,并由农村扶贫进一步拓展到城市扶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创业。到2005年,中国以扶贫为己任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达到300家左右。这些小额信贷机构和项目主要以扶贫以及妇女和儿童发展为宗旨,其中80%以上的机构或项目位于国定贫困县。

20世纪末,小额信贷被中国政府在扶贫行动中广泛采用,逐步成为中国减贫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扶贫政策工具。被纳入精准扶贫十大工程的“扶贫小额信贷”,作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做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其政策要点是“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款、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

20世纪末,在中国人民银行推动下,农信社系统(农信社、农合行、农商行)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贷,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成为对农户放贷的主力。截至2016年末,农信社系统在农村地区共有网点12.67万个,乡均网点3.98个,村均银行网点0.23个,各项贷款余额12.99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额的15.05%,其中涉农贷款余额7.99万亿元,占2016年末全国涉农贷款总余额的28.3%,居国内商业银行首位。

进入21世纪后,一些城市商业银行陆续开展小额信贷和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为城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提供支持,在吸收消化国际微贷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中国小微企业特点的微贷技术,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的主力军。截至2017年末,哈尔滨银行小额贷款余额1914.256亿元(按照普惠金融口径),占本行贷款总额的80.6%,小额信贷业务利息收入94.355亿元,占本行贷款利息收入的70.2%,先后扶植了20 万小微企业客户60万个体工商户创业和再就业,支持了180万农户参与新农村建设。包商银行在小微金融基础上,顺应金融科技发展潮流,开展了数字银行、直销银行的具体实践。

在这25年里,中国的小额信贷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扶贫的涓涓细流发展成为蓬勃的服务普罗大众和小微实体经济的普惠金融大潮,其功能从农村扶贫工具发展成扶持城乡小微企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金融手段,其业务内容从单一的小额贷款发展到包括存款、支付、汇兑、保险等综合性的小微金融服务,其从业机构由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农民资金互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各类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竞相参与的百花齐放,其技术手段从手工操作发展到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其理论与政策视野从小额信贷扶贫产品与机理发展到包含宏观法律政策环境、中观基础设施和中介服务、微观金融产品与服务机制的普惠金融体系。这些变化是新时代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有效路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