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8-10-26 09:30:22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邱玥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乡村规划,住建部

10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进一步加强村庄建设规划和引导支持设计下乡的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引导和支持设计人员下乡,进一步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注重规划先行。编制村级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然而,长期以来,村庄建设无规划、指导不到位、力量不足、方法不对,没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等问题仍然突出。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做好乡村规划,补齐当前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刻不容缓。

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

据统计,目前我国300多万个自然村里,约有58万个村庄编制了规划。为数不少的乡村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在建设过程中热衷于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或者照搬城市模式,脱离乡村实际;有的甚至存在破坏乡村风貌和自然生态等突出问题,亟待改进。

“过去,我们对乡村规划不够重视,许多人认为比起城市规划,乡村规划没有什么科技含量,专业力量也相对较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长春说,在2005年以前,乡村规划一般是不受重视的,是典型的“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开展,乡村规划开始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村是乡村的基本单元,只有村级规划编制好、实施好,乡村振兴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说。

在这一背景下,住建部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推进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引导和支持设计人员下乡,并强调在乡村规划建设中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特色,防止大拆大建和乡村景观城市化、西洋化。

“各地要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为主攻方向,从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地确定设计下乡服务内容和对象,下乡服务的重点是支持村庄建设规划和设计、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农房设计和建造、乡村工匠培训以及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巡视员卢英方指出。

避免“千村一面”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以行政村为单元的村级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和乡镇规划,它更加强调参与性,即村民要参与到规划当中来;同时也更加强调特色性,是一种非标准化规划。

“一定不能按照城市规划理念来做村镇规划,必须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刘燕辉看来,村容村貌的形成与发展是个历史的过程,由于各村所处的地形地貌、区域特征以及所经历的历史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特质,这种乡村特质是非标准的,因此,我们今天在做乡村规划时不能把城市规划这套知识体系套到乡村上来,应该采用修复性规划的手段谋划乡村发展,这样才能体现乡村个性,避免“千村一面”。

提倡修复性规划,要求规划前充分了解村庄的历史文脉,而恰恰这类规划人才是严重欠缺的。为此,住建部在此次通知中提出,要挖掘培养乡村建筑工匠等本土人才,支持从农村走出去的懂建设、爱农村的企业家、技术人员、退休干部等本土人才返乡服务。

“乡村规划不仅是在一定时期内对乡村区域发展的管控,更多的是对乡村发展与建设方向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我们的规划思路也较过去有了明显转变,村庄设计规划以村民需求为主,设计师发挥自己的专业来配合村民。”中国中建设计集团董事长孙福春说。

在中建规划院城镇所所长刘辉看来,向乡土专家学习,用乡土技术和乡土材料解决本地问题,是乡村规划的一个法宝。“我们从村民的内生需求出发,着手实际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村民才是最好的设计师。从道路规划、到排污改造,再到产业发展,他们知道自己村子最迫切需要改造的问题,这与城市规划有很大区别。”

“例如,有些村庄最初改造时,我们原本想利用集中建设的方式处理污水排放问题,后来通过实地研究发现,可以采用适应当地村庄特点的生态技术手段对污水问题加以处理,彻底摒弃了传统城市污水处理方式;在厕所改造时,我们从村民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了许多乡土公厕,有的已经建成了本地特色公厕,村民满意度比较高,也解决了村民排污处理的根本需求。”刘辉说。

(本报记者 邱玥)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