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下乡”是教育扶贫的有益探索

发布时间:2018-10-13 09:35:03 | 来源:湖南日报 | 作者:郑文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扶贫,教育教学管理,教育资源,教育部门

日前,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北京市将“老校长下乡”纳入支持乡村学校发展计划,相关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支出。

虽说随着各地对乡村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以及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教育的硬件建设有了质的改变,但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让老校长发挥“余热”下乡讲学支教,既能有效丰富办学治校经验,还能帮助乡村学校争取教育资源。对于振兴乡村教育来说,“老校长下乡”有着现实意义。

部分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师资紧缺。同时,我国几乎平均每年会有约200万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步入退休年龄,如果其中有一部分能去广大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支援教育,可以解决优质师资缺乏的问题。

教学方面,老校长们站了一辈子讲台,对教育理念有独到的理解,对教学方法有深刻的认识,对相关学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到来,首先能让教学水平上台阶。此外,他们还能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为当地乡村教师学习机会和经验借鉴,能对当地乡村教师形成启发和激励。同时,老校长既能从具体的行为做法上帮助支教学校如何去做好管理工作,又能从理论层面上引导学会反思沉淀、总结方法,而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育出来的职业精神也是教师学习的榜样。

“老校长下乡”是助推教育扶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探索。在免费师范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出现后,教育部门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做出尝试,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但积极作用却不可小视,期待这一措施能固化为教育扶贫的措施。当然,还是要在可持续性和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比如,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支教区域,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扩充老校长队伍,壮大支援力量;完善老校长下乡的工作条件和生活保障等。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