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明在“2018·北京人权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8-09-18 16:15:40  |  来源:国新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芳
关键词:黄坤明,“2018·北京人权论坛”,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这美好的时节与我们人权领域的新老朋友,相聚一堂,共商人权保障的大事。首先,我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嘉宾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

这次论坛以“消除贫困: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凝结着人权发展的美好愿景,体现着国际社会对解决贫困问题、更好地保障人权的共同关切,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大家知道,十几天之前,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刚刚闭幕。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关于合作发展的一次高级别的对话,主要议题就是“消除贫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主旨讲话中提出,中国将为非洲减贫发展、就业创收、安居乐业做出新的更大的努力,由此提出了中非合作的“八大行动”倡议,为减贫惠民、促进共同发展规划了新的路线图。我相信,中非合作减贫的共同努力和丰硕成果,也将为这次论坛对话交流提供有益的启示。

9月18日至19日,“2018·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开幕式上致辞。(焦非 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充分实现和享有人权,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的幸福、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崇高的目标,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推动中国的人权事业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

大家知道,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段时间我们都在陆续举办庆祝活动。正像习近平主席所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谱写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站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们来回望过去,以更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宽广的全球视野,来观察、审视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程,我们认为,有这样一些弥足珍贵的认识和经验,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

——坚持把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党和政府的一贯立场和主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改善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的成立,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使中国的财产权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保障。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强调要重视人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向世界宣告人权在社会主义中国的重要地位。“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党的章程、国家宪法,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国家发展规划,连续实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保障人权成为中国党和政府政策的核心目标。

实际上,在发表人权白皮书之前,中国对人权的高度重视就已经是不仅有理论、而且有实践,不仅有实践、而且有成效,这些成效不在建筑物本身、不在基础建设本身,在人民群众的脸上、在人民群众的心上,只不过是那个时候我们主动对中国人权状况全面的阐释还没有能够跟上国外受众对中国人权关注的步伐,因此,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加强了人权状况有关情况的阐述、发布、研究。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更加高度重视人权事业的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上就是不断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的进程。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保障人权,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事实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立足基本国情,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进程当中不断加深对人权的认识,在推动经济发展中更加有力地保障人权、增进人民福祉,中国人民享有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充分的、更加实在的人权。

——坚持把人民至上作为人权事业发展的价值指引。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给人民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是我们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就是要使中国的老百姓生活更加宽裕一些、更加殷实一些、更加富裕一些。我们制定改革的举措,也更多的按照人民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相应的抓住这些重点、推进这些领域,体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中共十八大到十九大这5年时间,我们推出了1500多项各个方面的改革举措,每一项都是造福人民、保障人权的很好举措。比如说,即便是像秸秆按照传统燃烧这么一件事情,习近平主席、党中央、中国政府都高度关注,因为大面积的燃烧不仅影响了民航飞机的起降,也会对正在好转的空气带来很大的影响,而空气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感受、关系到民生问题。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对于人权事业这份时代的答卷,人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国际社会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可以这么说,今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刚才有嘉宾提及中国妇女的减贫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妇女事业、中国妇女的减贫是中国人权事业的重要标尺。中国妇女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广泛而深刻的参与,做出具体而实在的贡献,是大家能够感受到的,是世界瞩目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很好的景象。

——坚持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大家都很清楚,中国近代曾受到外来侵略和殖民统治,从苦难中一路走来的中国人民深深地知道,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是享有其他人权的前提和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创造了经济增长的世界奇迹,实现了中国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拥有财富迅速增加,是我们生存权、发展权实践取得的显著成效。从1978年到2017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当初的343元增加到36000多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13400多元。社会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教育水平从相对落后跃居到世界中上行列,旧中国是一个遍地文盲的底子,我们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即便如此,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整体的国民教育水平在世界上是很低的。我们的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勒紧裤带办的教育,是全心全意来抓的“两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改革开放40年来,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城乡的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全面实现;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分别覆盖13.5亿和9亿多人; 基本医疗保险对于解决贫困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在我们初级阶段并不发达的情况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提高民权、人权的角度,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人民的预期寿命也从68.2岁提高到76.7岁。可以说,将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是中国人权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揭示了人权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则。

——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人权发展的制度保障。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权得以实现的保障。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方位提升人权法治化保障水平,保证人民依法享有更加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国13亿多的人口,即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也有4万万5千万人口之多,经济文化又不发达,所以走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历史决定的。过去5年多来,中国党和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将尊重和保障人权置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人权保障贯穿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各个环节,真正让法治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中国的法治发展始终指向公平正义与人权保障,我们不断完善人权保障法律体系,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主动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更加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阳光,感受到对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坚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参与国际人权治理的使命担当。世界各国人民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应该是一家人。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享有平等充分的人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参与了《世界人权宣言》等一系列国际人权文献的制定工作,先后签署并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26项国际人权公约,广泛开展人权领域交流对话,为发展中国家改善人权状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倡议共商共建 “一带一路”,推进包容发展、全面发展、协同发展、共享发展,最终实现人人充分享有人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在座的各位、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相继载入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人权理事会的相关决议,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完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9月18日至19日,“2018·北京人权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开幕式上致辞。(张馨 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实际上也是最大的实践者。改革开放是中国消除贫困的强大驱动力,通过40年来的积极探索和顽强奋斗,近8亿的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习近平主席对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为牵挂,提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要给大家报告的是,习近平主席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走遍了中国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指挥打响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的参与,共建互济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把扶贫同扶志和扶智相结合,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推动了脱贫攻坚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过去5年多来,中国每年都有1000万左右的人口稳定脱贫。尽管如此,我们重申中国面临的脱贫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截至到2017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我们将持之以恒、再接再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把扶贫脱贫工作抓实抓好,实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庄严承诺。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人权观念和人权理论是出现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中,也是重要的标志,人权事业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智库学者的共同努力。环顾当今世界,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受制于贫困及其衍生的饥饿、疾病、流离失所、社会冲突等一系列难题,消除贫困依然是全球人权事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世界人权领域的各方人士应勇于担当,为消除贫困、共建美好世界戮力同心、积极作为。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嘉宾、朋友参考:

第一,把握大势,坚定世界人权发展方向。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代潮流,以和平发展、合作发展消除贫困、更好保障人权也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契合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充分享有人权的伟大梦想,也应该成为各方致力世界人权发展的共识。“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世界减贫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我们命运与共、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摒弃所谓的你输我赢、你穷我富的极其狭隘的思维,树立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志向追求。大家都好,世界才能更好,世界人权事业才能有更美好的前景。

第二,开放包容,拓宽世界人权发展路径。有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有哲人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的所谓人权发展的模式。中国的改革开放,以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着力实施减贫脱贫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坚定了我们人权道路的自信。我们认为,各国应根据自身国情和人民意愿选择人权发展道路,坚持多元、自主、可持续发展。各方应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各国在实践当中凝结而成的人权发展理念,尊重各国人民自由选择的人权发展道路,共同开创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减贫脱贫是当前许多国家人权保障面临的突出任务,中华民族历来具有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我们愿与各方一道,为全球减贫事业尽其所能、助力添彩。

第三,交流合作,贡献世界人权发展智慧。实现消除贫困、保障人权的伟大梦想,需要汇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集思广益,需要从实践当中总结经验、深化认识、取得动力。致力于人权事业发展的各政府部门、国际组织、智库学者,应该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求同存异、凝聚共识。自2008年“北京人权论坛”创办以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举办了八届,已经成为人权领域开展交流对话、促进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也形成了一系列思想共识,为丰富人权的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外朋友来参加“北京人权论坛”,同时也希望与有关各方共同进一步搭建起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交流合作网络,凝聚推动人权发展进步的真知灼见,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的人权事业是在世界目光的关注中不断前进的,各方给予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给了很多重要的参考,我们认真借鉴、积极吸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人权事业和世界人权事业应该说是同发展、共进步的。在此,我要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各国朋友们表示由衷的谢意!我们愿与各国朋友一道,坚定信心、携手合作、同向同行,共同为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2018·北京人权论坛”圆满成功!祝在座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