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奖惩 拼“人气”更要看“疗效”

发布时间:2018-09-17 09:24:36 | 来源:海南日报 | 作者:饶思锐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人气,疗效,扶贫工作,扶贫模式,十大

随着各地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下半场”,针对扶贫干部的各种奖惩考核工作也就多了起来。有的地方脱贫工作成效显著,形势喜人,便通过各种形式对扶贫干部进行鼓励表彰,甚至在一线考察和提拔干部,这些无疑是有助于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但有的地方脱贫工作成效不明显,加之有的地方领导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便以考核作为指挥棒,以问责来倒逼脱贫工作,频频向下级、向一线党员干部施压,有些一刀切的处罚措施难免会伤及扶贫干部的积极性。

车行半道要加油,爬坡过坎查刹车,这是我们长途行驶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对于脱贫攻坚工作而言,同样如此。脱贫攻坚工作进入“下半场”后,无论是对扶贫干部鼓鼓气,还是对扶贫干部敲敲边鼓,对我们积极做好扶贫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相信,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又或是何种形式的问责行为,其初衷都是一样的,即通过“回头看”这一形式,检验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既为优秀扶贫干部鼓气加油,也勉励其他扶贫干部向优秀扶贫干部看齐;既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也梳理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接下来的扶贫工作多探索些好方法,少走些弯路,进而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心而论,不少驻村扶贫的党员干部沉在基层、奔于乡里,十分辛苦,对其进行表彰鼓励,也是对其扶贫工作的一种肯定与支持,这本身并无问题。问题是我们该如何考核这些扶贫干部?对此,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有的是让贫困群众来打分,有的则是组织上直接评选,有的地方则搞平均分配,有的地方是各单位推荐,还有的把评选权交给公众,有的依据脱贫数据来论英雄……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中做法也都各有利弊。

比如说,如果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进行评选,单纯以票数论英雄,就难免会脱离实际,甚至会让扶贫干部误入“刷票拉票”的歧途,甚至让网友产生人气高扶贫工作就干得好的错觉;如果为了地域、单位间的平衡,大搞名额分配,就会使得有的地方、单位有遗珠之憾,有的地方、单位则会“矮子里拔将军”;如果单纯比较脱贫数据,又会对扶贫模式创新者不利……如果评选方法不够科学、评选依据不够准确,那么被表彰的便未必是能力超群之辈,而落榜的也未必不是能力拔尖之人。这样的评选表彰不仅不能选出真正优秀的扶贫干部,反而会让一些扶贫干部为“选票”而烦恼伤神,同时也让一些未被表彰的优秀扶贫干部寒了心。

笔者认为,扶贫干部评优罚劣既要拼“人气”,也要看“疗效”。评定扶贫干部优劣的关键在于谁来评,依据什么来评。说白了,对扶贫干部进行评优罚劣,贫困户最有话语权。但如果单纯地让贫困户来评,又会陷入新的问题泥沼。比如说,每个贫困户所接触的扶贫干部有限,不能进行整体比较;有的扶贫干部有想法有见地,提出了很好的扶贫思路,开创了新的扶贫模式,但却没有参与具体的扶贫实践,等等。因而,在扶贫干部评选过程中,我们应制定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既把贫困群众的意见评价纳入其中,把“人气”作为评优罚劣的参考标准;也要参考扶贫干部的工作成效,把“疗效”作为评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同时,一些地方评选优秀扶贫干部也不应拘泥于“十大”“百名”,而应实事求是,不设上限,只要确实优秀的,就有多少评多少,一律表彰;而对那些扶贫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干部,也不应拘泥于是否排名末位,而是该批评就批评,该勉励就勉励,该调换就调换。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广大扶贫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勉励其尽心竭力做好“下半场”的扶贫工作,帮助广大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