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志,从“墙根儿”开始——河北省交管局驻阳原县榆林关村第一书记刘景业驻村帮扶侧记

发布时间:2018-08-10 08:35:24 | 来源:中国扶贫杂志 | 作者:王健任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村民,刘景业,工作队,榆林,墙根


       

昔日,河北省阳原县贫困村榆林关村最热闹的地方非村委会旁边的墙根儿前莫属了。对于村民来说,蹲墙根儿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墙根儿是他们聊天、打牌、晒太阳等娱乐休闲活动的场所。

而对于扶贫干部来说,这堵墙成为脱贫攻坚的“拦路墙”:墙外,干部撸起袖子干;墙内,群众揣着手看。“靠着墙根儿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但“累脱了皮”的干部,始终没能给“晒脱了皮”的群众送来“小康”。

每次村里来生人,都要在墙根儿前经过全村人的“检阅”。2018年3月8日,河北省交通管理局新派来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刘景业在墙根儿前也接受了村民的“检阅”。虽然这位省交管局综合处的处长和村民打招呼时把脸笑成了一朵花,但村民木然的眼神及视若无睹的表情,让52岁的刘景业深受触动。

在公安系统工作了30多年的刘景业,把见微知著、追本溯源的工作方法也带到了榆林关。驻村4个多月来,他从墙根儿入手,守正出奇,通过“治事、治人、治制”,开展了一场与墙根儿的“抢人计划”。

“小智治事”——让群众“蹲不住”

蹲墙根儿,对于村民来说也是“无奈之举”。在村的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人的时间总是被黄土地里的庄稼支配着。虽然“人种天养”的庄稼给不了村民好收成,却让村民省了不少精力与时间。而只会和庄稼打交道的村民,也只会把空闲的时间精力“搬”到墙根儿下,随时等待着庄稼的召唤。

“无事可做、无事会做、无事敢做”,这是刘景业总结村民爱蹲墙根儿的三大原因。刘景业和工作队员来到榆林关后,第一件事就是给村民找事做。

第一件事,刘景业瞄准了街上随处可见的粪堆、垃圾。但在村民眼里,村里的事是工作队和村干部的事,家里的事才是自己的事。如何让村里的事变成村民自己家里的事,村民给了答案:“不能白干!”

于是,工作队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自掏腰包,买了一些脸盆、铁锹,搬到了墙根儿下。“谁打扫卫生,谁就能获得这些奖励!”刘景业还没说完,村民就纷纷站起来,回家拿来扫帚、铁锹,“刘书记,你说扫哪儿吧!”刘景业没想到,“小奖励”能办大事,“以奖代补”确实是个好办法。接下来,工作队陆续买了些洗衣粉、草帽等生活用品继续奖励村民,组织大家每周打扫一次卫生,还给每户划分责任片区。

一个月下来,村民打扫卫生越来越积极,除了参加工作队组织的集体大扫除活动,平时看见哪儿脏了,村民随手就清理干净,“还是干净一些看着舒坦。”村民的变化让刘景业对“以奖代补”工作法有了信心,于是他带着工作队员趁热打铁,建立《榆林关村规民约》,开展“五星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而这次的奖品,是河北森茂农业科技公司免费赞助的200台双桶洗衣机。当200台崭新的洗衣机被抬到墙根儿前时,村民们都蹲不住了,“刘书记,这回咋干,我们听你们的。”

“以奖代补”,成了刘景业的工作“法宝”,他先后用一顶草帽让村里70多岁的老汉在7月1日这天唱响了党歌,用一身衣服让73岁的老大娘跳起了广场舞,用一把锄头让地里的庄稼汉讲起了普通话……

而让贫困户孙贵军最高兴的,是工作队让这位庄稼汉这辈子头一回浇了地。今年,榆林关连续50多天没有降雨,孙贵军种的50多亩玉米、谷子正在拔节、抽穗的关键时期,他准备把快干枯的庄稼收割作为青储饲料。当墙根儿前传来磨刀声时,刘景业带着队员背来了水泵、管子、电线等,“大家跟我们去浇地,每亩补助50元和一袋化肥!”这些从来没有浇过地的庄稼汉们,在刘景业和队员们的带领下,修渠筑坝、架线抽水、翻地施肥……

当看到一股股清水让庄稼重新泛起了绿色,孙贵军和大家紧锁的眉头又重新舒展开了,“多亏了‘敬业书记’和工作队的3位小伙子!” 

“中智治人”——让群众“不想蹲”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但有时候,刘景业和工作队的一番苦心,在村民那里什么都换不回来。入户摸底,有的村民不讲实话;落实政策,有的村民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开会议事,有的村民不闻不问……

“归根到底,除了群众自身的‘等靠要’思想外,我们干部由于工作不扎实等问题在群众中威信不够。”刘景业说,让群众跟着工作队干,首先要立威立信。

古有“徙木立信”,今有“卖粮立威”。刘景业和工作队在榆林关村上演的一场“卖粮计”,在村民心中树起了威信。

原来,工作队在走访中发现,村民种地难,卖粮更难。一年辛辛苦苦打下的粮食总卖不上好价钱,于是粮食越积越多,时间越拖越久,价格也越来越低,最后粮食发霉变质,村民只能当饲料卖。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刘景业带领工作队挨家挨户统计村民存粮情况,从2014年到2017年间4年的存粮都逐一统计。但村民却多了个心眼,“统计粮食莫非是算收入让我们脱贫的?”于是部分贫困户故意隐瞒存粮情况,工作队最终统计出全村存粮共有30余万斤谷子和25万斤玉米。刘景业知道这份统计表上有不少“水分”,对于这些“水分”,刘景业打算拿来做番文章……

当石家庄欣豪米业公司和宁晋玉峰事业集团公司收粮的大货车开到村口时,刘景业拿着名单,站在墙根儿前向村民宣布:“我们为大家联系了收粮企业,玉米和谷子收购价都高于市场价两毛钱。但只收购你们上报的存粮数量,多一斤都不收!”一时间,瞒报的村民捶胸顿足……

为了卖掉村民的存粮,刘景业和队员们付出的心血只有村党支部书记孙建峰知道,“刘书记和队员为了卖掉我们手里的存粮,到处联系企业不说,4个人还凑了40万元先垫付给企业。”原来,因为村民的存粮大多是多年陈粮,甚至有些已经发霉变质,企业怕陈粮砸到手里,只答应先收后卖,因此村民到手的钱,有40万元是工作队先垫付的。

当全村所有的驴车、三轮车、拖拉机载着满满的粮食奔向村口时,当30余万斤谷子和25万斤玉米装满整整五大货车时,当村民把60多万元的粮款全部领完时,刘景业和队员们蹲在墙根儿前长舒了一口气:工作队的威信立起来了!

如果说对村民的“卖粮立威”是让村民“久旱逢甘露”,那么对村两委干部的“交心立信”,就是一场“润物细无声”了。

孙建峰不敢确定自己是何时和工作队拧成一股绳的,或许是那次刘景业在村头的山上考察项目时摔跤,造成小腿肌肉撕裂,医生告诉他要卧床休养至少一个月,但第三天就看到他拄着拐杖来到村里如期参加村民代表大会;或许是那次刘景业在炕头上给自己说的那番话,“老孙,我们驻村3年如果干得好,村民只会记我们一阵子,但会记你们一辈子;我们干不好,村民也只会骂我们一阵子,但会骂你们一辈子”;或许是那次听到刘景业爱人的那句叮嘱,“你记住除了榆林关那个‘大家’,你在石家庄还有个‘小家’”;或许是那次刘景业为了实现村内无线宽带免费全覆盖,跑了10多趟广电部门;或许是那次为了村民健康,刘景业从河北医科大学请来14位主任医师为村民把脉问诊……

但孙建峰可以肯定的是,工作队不是省城来的“过路人”,他们是榆林关的一分子;刘景业也不是机关来的“大处长”,他是村两委的“主心骨”。

“大智治制”——让群众“不能蹲”

驻村3年,刘景业觉得时间很短,因为他心里那张关于榆林关的蓝图很大:固其根本,完善扶贫产业机制,推动传统农业向新型生态农业转变;浚其泉源,建立综合考评机制,杜绝群众“等靠要”思想。

刚到榆林关村时,孙建峰递过来的一份材料让刘景业捏了一把汗:全村192户,建档立卡识别出119户贫困户;全村4000亩耕地,水浇地面积为0,村集体经济收入为0……

一穷二白的“村底”给刘景业出了个难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粒“米”,被刘景业在村民家的粮仓里找到了——榆林关“神仙米”。

“榆林关位于桑干河南岸,阳光充沛,土壤厚重,所产谷米颜色金黄,味道醇香,乃传统贡米之乡……”当查阅资料看到这句话时,刘景业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榆林关的宝贝吗?

长期以来,“神仙米”在榆林关种得多,但销路少;品质好,却价格低,传统种植方式和发展思路早已让“神仙米”“黯然失色”。如何重焕“神仙米”的光彩,刘景业对症下药,开了一剂良方:

建基地,解决种的问题。计划通过为村民统一提供良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进一步提升“神仙米”的品质。

建工厂,解决深加工的问题。经过多方沟通协调,在河北利安集团的帮助下,投资200余万元建设小米深加工工厂,并通过“公司+农户”的机制,确保村民年年有分红。

建品牌,解决市场认可的问题。没有品牌的“神仙米”难登“大雅之堂”,为此刘景业专门跑到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富榆”牌一类商标。

建平台,解决销售的问题。搭建电商平台,协调京东、河北北国超市等知名销售渠道,健全网上网下产销链条,切实解决“卖粮难”。

“只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才能保证村民持续增收,稳定致富。”刘景业认为,工作队驻村不能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有一条完整稳定的产业链和一套健全的产业机制,3年后工作队才能走得安心。

但村民追着刘景业问的一句话,又让他觉得“不安心”:“刘书记,厂子建好后我们每年能分多少钱?”村民的问题又给刘景业出了个难题,“村集体有了收入是好事,但让村民平分集体收入未必是件好事。”刘景业说,否则谁都要蹲墙根儿了。

“君子有财,授之有道”,不能让村民干与不干、干多干少都一样,因此,刘景业带领工作队探索建立了“榆林关村责任考核机制”,按照劳有所得、多劳多得、有得有德等原则,对村民日常生活及参加生产情况进行考核评分。评分与年底分红挂钩,充分调动村民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

与墙根儿的“抢人计划”虽然才斗了4个多月,但刘景业和工作队已明显占据“上风”:小智治事,让群众受激励做小事动起来“蹲不住”;中智治人,让群众死心塌地跟着工作队干起来“不想蹲”;大智治制,让群众得之有道富起来“不能蹲”。

如今,榆林关村三三两两七八十岁的老人让墙根儿失去了往日的喧嚣。但他们并不寂寞,“敬业书记”和工作队员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这场好戏,在他们眼里无比精彩!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