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缺氧不缺精神 塔什库尔干雄鹰展翅“醉美”高原

发布时间:2018-07-11 13:39:07 | 来源:未来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芳

关键词:塔县,新疆,脱贫

未来网(www.k618.cn 中央新闻网站)新疆·塔县7月11日电(记者 巩帅)昨天,未来网记者跟随“脱贫攻坚在行动“网络主题活动一行来到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以下简称塔县)。

塔县位于“万山之祖、万水之源、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东麓,县城境内雪峰连绵,沟壑纵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行车至塔县的路上,随着海高度渐高,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呼吸加重,略有些痛晕,同行的工作人员称,这是缺氧所致。

据塔县县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海拔高度与青海某些地方相似,但含氧量缺比之更低,如果是冬天,植被减少,会明显感觉到氧气稀薄。

资料显示,塔县全年只有冷暖两季,无霜期70——120天左右,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与平原地区相比缺氧37%。

记者从喀什市乘车过来,一路上紫外线照射非常强烈,天朗气清,蓝天白云。在路上,记者查看了实时定位的pm2.5指数,数据显示为23。

途中下车,阳光直射需戴上遮阳帽才能睁开眼睛。由于海拔较高,常伴有风,体感温度并不很高,在阴凉处会瞬间凉爽。大约17:00,记者一行到达塔县境内。

一路上除了处处可以入画,张张可以当屏保桌面的美景外,最为震撼的还是快到塔县境内的一则广告牌上的标语——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这是塔县人民的精神。吃苦不易,在缺氧的环境下艰苦奋斗,如果不亲身体验很难感受到其中艰辛,语言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从喀什市通往塔县的公路非常平整,少有颠簸的感觉。塔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条路也是近两年才全线贯通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修路是非常艰苦的事。从前没通路的时候,塔县人民吃的食物非常吃单一,除了奶茶就是烤馕,甚至很难吃上洋葱和土豆。但有了路,现在生活物资丰富许多,不仅有了洋葱和土豆,还能吃上青菜了,一想到从前就有掉眼泪的感觉。”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扶贫工作探索出来的不二法门。这一办法屡试不爽,不仅适用于国内,甚至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援助当地修路也被国际社会称赞。

有了路,人和物物资流通起来,内、外部信息充分交流,社会的各个组成细胞被激活。未来网记者看到,一辆房车从江苏开来,游客入住在塔县的石头城宾馆。在县城的干道上,记者甚至还看到了从北京开来的越野车。旅游,自驾游,因为有了路成为可能,也因此塔县丰富而独特的自然景观才成了脱贫致富的重要收入来源。

走在县城平整的马路上,记者感受到,初次到这里还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走路速度很快会有缺氧的感觉,大口喘气,不过高原反应的强烈程度也因个人体质而异。在晚上四五点的时候还可以穿着短袖T恤,但到了八点多时,便能明显感受到“昼夜温差”,需穿上长袖外套保暖。

县城并不大,但各类建筑错落有致。中心广场上一座高耸的石塔,塔尖上一只展翅雄鹰。塔县人民的图腾就是“雄鹰”。据介绍,全县总人口4.1万人,由塔吉克、维吾尔、汉、柯尔克孜等15个民族组成,其中塔吉克族占80.9%。据称,全国的哈萨克族人民有一半以上居住在塔县。

县城内有极具旅游价值的人文和自然资源:石头城和阿拉尔国家湿地公园。

资料显示,阿拉尔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东侧,石头城下,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片湿地。塔什库尔干河流经这里,公园内水草丰美,牛羊遍地,和远处的雪山白云蓝天交融在一起,风光优美。每当夕阳西下,碧绿的草地染成一片金黄色,非常美丽,因此也有“阿拉尔金草滩”之称。

“金草滩”的美只能用叹为观止来形容。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记者看到许多游客扛着摄影设备到这里拍照,直到天色擦黑,仍然聚集着大量游客没有离去。

塔县作为“古丝绸之路”南道、中道的汇聚地,具有“一县临三国、两口通两亚”的独特区位优势,外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有两个国家一类的陆地口岸,红其拉甫口岸和卡拉苏口岸,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陆地三国接壤的边境线,也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

虽然区位优势独特,自然景观壮美,但生存环境非常艰苦,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6年被自治区定为全新疆六类艰苦地区之一。

条件虽然艰苦,但塔县人民脱贫的精神不倒——缺氧不缺精神。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人民的艰苦奋斗下,塔县人民正向着“贫困”发起总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