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百姓感受”作为衡量民生标尺

发布时间:2018-07-03 09:23:17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徐克军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集团化办学,安全,全区,一站式

甘井子区是大连市主城区中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已经成为大连市区域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中心城区。近年来,甘井子区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一直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把“老百姓感受”作为衡量民生工作的标尺,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每年将70%以上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实施了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多、满意度更高、安全感更足。

甘井子区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劳动保障和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实行普惠制就业培训。打造“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自主创业”三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体系,创业工作的重要载体“慧创综合体”基本形成。开展政策、岗位、培训、服务四项援助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兜底解决困难群体就业。近五年,全区城镇就业年均增加2.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下。

近年来,全区16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9.2万名农转城人员分别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保障。城镇人均最低生活保障额年均增长11%。

全区全力探索独具“甘井子色彩”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投资2500余万元,建成14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和22个服务中心,拓展“3+4+X”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到户式”便捷服务,积极探索和推广具有生命力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全区对深受群众欢迎的新居工程、旧区改造、“暖房子”工程和社区菜店便民工程等惠民项目,严格把关,早计划、早准备、早安排。全区实施新居工程7项,棚户区改造建筑面积73.3万平方米,4522户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每年都高质量完成100万平方米“暖房子”和老旧住宅失管失修下水管网维修工程建设任务,惠及居民6.8万户。

甘井子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连续30年坚守传承新年议教制度,集中智慧和力量破解教育难题。多年来,甘井子区通过干部教师“四名优工程”、集团化办学、“共享蓝天”行动计划等务实举措,2013年至2017年,累计投入资金约9.8亿元,新建12所学校。近10年来,全区教育投入累计达102.4亿元。先后获评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全国教育督导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甘井子区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落脚点,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等工作,斥资2亿元,建设区医疗卫生健康中心,解决大连市主城区西部40万居民的就医难题;建成区预防接种和儿童保健中心,是大连市建设标准最高、规模最大、服务儿童及成人最多的数字化预防接种和妇幼保健门诊。组建5个医疗联合体,积极开展转诊工作,最大限度整合医疗资源。2017年,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1.13岁。

甘井子区把“造林”与“造景”结合起来,近5年,造林绿化6.8万亩,植树1979万株,实施明珠路、新水泥路、滨海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建成“一街多景”90个,打造了一批生态精品工程,为许多居民的家门口增添了“自己家”的新景观。深入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打响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按下生态文明建设“快进键”。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突破80%,海域、地表水质量逐年提高,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营造了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

全区持续以文化激发区域活力、凝聚力与创造力。升级改造后的金三角剧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北小剧场”地标;每年举办50场“让市民走入高雅艺术殿堂”演出活动;文化人才队伍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家广告产业园落户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获评“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全区加快智慧安监建设,深化网格化管理,推行安全顾问制、非常规作业报备制,深化风险辨识、管控,为群众生产生活再加“安全锁”。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连续7年获评辽宁省平安区,让百姓吃下“安全”定心丸。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手段,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为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委副书记、区长)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3日 14 版)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