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动促联动 共筑大扶贫格局

发布时间:2018-06-22 17:06:49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史志乐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扶贫,脱贫,政府,社会,贫困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史志乐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这是习近平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后的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步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期,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既有成绩面前既不能急躁蛮干,也不能消极拖延,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调动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并且提出,实现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大扶贫格局,共同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新时代脱贫攻坚:“互动”+“联动”

政府、市场、社会互动已经成为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证明,政府、市场和社会处于不同的地位,承担不同的职责,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在扶贫脱贫实践中不断融合、不断互动、不断互补,逐渐成为我国扶贫脱贫的核心力量。

政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通过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推动扶贫开发的进程。但是政府在扶贫脱贫中存在“政府失灵”的风险,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弥补由于“政府失灵”带来的问题。政府不应该作为脱贫攻坚过程中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而应该将其部分职能交由市场来完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市场与政府的有机结合。同时,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缺乏灵活性,难以满足贫困群体多元化需求,这就需要社会力量的进入,提高扶贫资源响应贫困群体需求的效率,增强贫困群体脱贫能力。政府、市场、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我国脱贫攻坚是凝聚全体人民的宏大事业,不可能单纯依靠某一方、某一个主体就能实现。在脱贫攻坚中也遇到不少问题,比如扶贫资金滥用、贫困人口等靠要、贫困县摘帽难等,这些都暴露出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

脱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事业,涉及财政资金、产业发展、住房保障、医疗教育等多方面。近年来,国家不断重视政府、市场、社会的融合互动,从政策法律上不断予以重视和支持,充分释放各方活力,构建多元化的扶贫主体,共同促进新型贫困治理体系的形成,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保障。

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重要路径。我国在长期的扶贫脱贫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和模式,尤其是注重发挥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形成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三位一体”扶贫格局。

行业扶贫是指各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身部门职能,在资金预算以及项目规划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以改善这些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比如教育部门要突出解决贫困生上学难等问题,自然资源部门要为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提供更多用地空间,金融机构要优化支付和信用环境以满足贫困农户资金需求等。

专项扶贫是指国家安排专项扶贫资金,由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扶贫部门,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并且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集中扶贫资源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增强人口素质,一般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整村推进项目、以工代赈项目、产业扶贫项目、就业促进项目以及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等。

社会扶贫是指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社会扶贫从国家扶贫行为来看,包括中央、省、市、县各级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东西部扶贫协作、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以及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扶贫。

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联动的扶贫格局可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各方优势,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呼应、协调推进,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形成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在政府、社会、市场互动和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联动的多元贫困治理格局中,脱贫攻坚工作仅仅靠国家无偿投入和党政机关的帮扶已远远满足不了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必须要整合各类扶贫力量,形成扶贫开发的整体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强化“大扶贫”组织领导,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多年来的扶贫脱贫实践表明,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取得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保障。贫困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和工作,从国家层面设立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确立了“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党政领导负责制,形成了高效团结作战的组织领导队伍。因为“大扶贫”格局涉及面广、牵涉部门机构较多,对于组织领导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为此需要各级各地积极完善扶贫管理模式、强化组织纪律建设、明确部门职能权限、加强脱贫成效考核评估、积极落实党政负责制,充分调动党政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一方面强化党政领导在脱贫成效中的重要作用,将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工作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协调作用,从过去扶贫脱贫行动直接实施者转变为扶贫脱贫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促进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担当、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创新“大扶贫”工作机制,提升贫困治理能力。在“大扶贫”的贫困治理格局中,需要从思路和做法上进行区别于传统工作机制的创新,也就是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贫困治理思维,创立多元参与、多措并举、多线开路的局面。长期以来,扶贫开发被视作一种政府行为、一个政策术语,扶贫脱贫工作成为政府的“独角戏”,扶贫效率也随之大打折扣。为此,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处理好“搭台”与“唱戏”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建议积极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公益组织参与到贫困治理当中,广泛动员个人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充分调动各方的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互动的良性局面,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为贫困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务与支持。

深化“大扶贫”资源整合,使各方优势最大化。扶贫脱贫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实践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因为牵涉资金多、部门广而产生问题。为此需要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并使其释放真正的价值,尤其是要破解单线扶贫、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问题,整合和统一扶贫项目和资金,建立长效机制,克服体制局限和部门偏见。行业扶贫要着眼于资源整合、力量集成,制定行业脱贫规划和具体措施;专项扶贫要改变过去投入分散的状况,集中于培育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提高贫困地区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社会扶贫要挖掘潜力、扩大领域,在落实定点帮扶的同时,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党员干部、优秀企业、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只有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形成行业扶贫、专项扶贫和社会扶贫联动的局面,才能发挥整体效益和乘数效益,提高扶贫脱贫成效。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