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阳回河街道第一书记因户施策“巧”扶贫

发布时间:2018-06-20 13:31:34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孟菲菲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贫困户,书记,造血功能,贫困村,肢体残疾

新华网济南6月19日电(通讯员 孟菲菲)“我肢体残疾,不能外出打工,多亏了俺村第一书记,他知道俺家的特殊情况,专门给俺买了50只幼兔让我饲养,这样我在家里轻轻松松就能挣钱了。”谈到村里的第一书记魏长亮对自己的帮助,山东济阳回河街道南张村贫困户袁世友赞不绝口。

回河街道南张村是省定贫困村,现有享受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24人。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以来,魏长亮坚持吃住在村,逐户走访贫困户,摸清每个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找准穷根对症下药,因人因户施策帮助他们。

精准扶贫,就要找准“穷根”。在入户走访中,魏长亮了解到,贫困户袁世友因为身体残疾不能外出务工,但是有养兔子挣钱的想法。通过和村干部一起商量后,魏长亮就专门为袁世友出资购买了50只幼兔,还给他500元启动资金,让其实现在家搞养殖增收脱贫的梦想。贫困户刘曰辉也是肢体残疾,前些年自学了修鞋技术,但一直苦于没有修鞋机械。魏长亮听说后,便自己掏钱给他买了一台新的修鞋机,并鼓励他要利用自身的“一技之长” 劳动,自力更生实现脱贫。“现在我5天能赶4个集,每月能光修鞋就能挣五六百多块钱,感觉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扶贫先扶志。单纯的送钱、送物容易让贫困群众产生“等、靠、要”的思想,只有让贫困户有了自主脱贫的意识,通过劳动自力更生脱贫,才能让贫困群众实现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光荣脱贫。精准扶贫以来,像回河街道各贫困村第一书记结合不同贫困家庭实际情况,通过了解贫困需求,因人因户施策,制定“一户一案”,进行精准“巧”帮扶,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增强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使他们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