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护航脱贫攻坚】“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陇南市纪委监委探索扶贫领域精准监督工作法综述
生活在青山绿水之间,原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然而,陇南文县中庙镇郭家坝村村民郭永强却高兴不起来。
今年25岁的他,从9岁起就发现患有慢性肾病,几乎不能干一点体力活,而且看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低保,成了这个家最后的支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郭永强家所在的院子社去年却将低保金平均分配给了所有村民。
“村里的干部将直接打到低保户账户里的低保金收了回去,然后再平均发给每一户。从账目和资金流向上来看,几乎发现不了问题。”中庙镇纪委书记张涛说。
查出这一问题,源自于一张郭家坝村的“脱贫攻坚监督责任清单”。这张清单详细地列出了全村几十项扶贫领域的重点工作和相应的职责。
纪检干部对照这份责任清单,按图索骥,一一检查落实,有的不是低保户却领了低保金的现象浮出了水面。
最终,违规违纪的村干部受到了撤职处分,真正的低保户得到了全额低保金。
精准扶贫关系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扶贫资金更是贫困户的“救命钱”。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全面、系统、有效地做好监督工作?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贫困群众身上,是摆在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
通过反复的实践摸索和在文县的先行试点,陇南市纪委监委总结提炼出了扶贫领域“一定二看五查六建”精准监督工作法,市、县、乡、村四级全部结合实际建立脱贫攻坚监督责任清单,各级纪委监委紧盯重点职能部门和村干部“关键人”,对照清单履职责、突出重点查问题,让监督更加主动、更加系统、更加精准,不仅查出了原有的“存量”,而且堵塞了精准扶贫中容易出现的漏洞,遏制了“增量”的产生。
精准监督:
看牢盯紧职能部门和村干部
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陇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76件,处理466人,其中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64件,处理268人。
从违纪人员级别来看,村干部占比高达94.4%;从违纪问题类型来看,扶贫领域占总数的59.4%。
综合分析,职能部门监管责任不到位、乡镇党委落实主体责任不力、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是重要原因。
问题就是导向。
扶贫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承担哪些监管责任?乡镇党委应该履行哪些责任?特别是村干部到底肩负着哪些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心里有一本账。
为此,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陇南市纪委监委提出纪检监察机关分级制定脱贫攻坚监督责任清单,职能部门制定监管责任清单,县乡村党委制定主体责任清单。
这就是精准监督工作法中的“一定”,定的是清单,更是责任。
陇南市、县区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清单中共有15项,主要包括协助同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扶贫领域精准监督工作部署、督促下级纪委监委落实监督责任、推动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职能部门和帮扶部门落实责任、推动综合整治延伸到基层、监督检查政策项目资金落实、加强作风督查、组织专项巡察、实施入户访查等。
在乡镇党委主体责任清单中,责任被确定的更加明确和详细,每一个扶贫领域的项目、每一笔扶贫资金都列为监督重点。
在中庙镇后渠村的责任清单中,细化到了项目质量和标准,比如在基础设施一项中就有“修建护栏320米”的内容。“如果达不到标准,我们就对照各自工作职责进行督促整改。”后渠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郭清锐说。
今年4月,有村民向郭清锐反映,刚修好的村文化广场上的地砖有几块裂缝了,存在质量问题。郭清锐立即到现场察看,并且通知村干部,要求施工方尽快更换并且保证质量,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对照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陇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首先审视自身,然后紧盯职能部门和县乡村党委,做到看政治站位是否提高、看工作作风是否转变的“两看”,以精准监督督促基层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提高了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精准监督有赖于精准发现问题。去年以来,陇南市纪委监委将监督触角延伸至基层,到群众身边、到田间地头。
“在监督检查中,我们对照职责定位,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在扶贫、城建、民政、国土等部门,我们通过查询账目、项目文件、资金流向,发现线索,并且直接到贫困户家核实项目和资金是否落实到户到人。”陇南市纪委监委第二派驻纪检组组长高玉龙说。
今年5月初的一天下午,正在忙着翻修房屋的后渠村村民许涛,迎来了三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文县纪委监委明察暗访组的工作人员。
带队的是文县纪委监委第五派驻纪检组组长刘委,去年之前他还是县扶贫办副主任,后来被专门调到县纪委监委开展扶贫领域监督。
每周他们都要随机到一个贫困村进行抽查,对照责任清单和扶贫政策享受情况,越过乡镇和村委会,直接与贫困户面对面交谈。
许涛说,县纪委的干部问得很详细,家庭收入、低保金、精准扶贫贷款、村干部作风等等,他都会如实回答。
“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户的关心,感觉有了靠山,就算遇到困难和问题也不怕。”许涛说。
精准执纪:
斩断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应该查什么?
“过去,我们是按照线索查,组织督查组定期督查,主动的时候少,对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到底要查些什么有些盲目,不够全面,也不够精准。”文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继龙说。
扶贫领域“一定二看五查六建”精准监督工作法试点后,文县纪委监委干部将严查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不力、向扶贫资金伸黑手、扶贫项目实施中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扶贫领域涉黑涉恶及充当“保护伞”等五类突出问题牢记在心,在具体监督检查中进行对照,只要有类似问题的必查,确保扶贫项目、惠民政策真正惠及群众。
文县桥头镇张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强兴瑞与村主任张永贤平均分配退耕还林补助款,并将剩余部分私自划给村民小组长和自己的亲属。
在扶贫项目实施中,两人存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正是“五查”的重中之重,强兴瑞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张永贤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通过工作法的试点,陇南市纪委监委层层传导压力,逐步形成市、县区、乡、村和部门“一盘棋”的良好工作格局,将压力传导到最末梢,责任落实到最基层,最大限度地传递正风肃纪的正能量。
精准问责:
让失职失责者付出代价
最近,文县铁楼乡景家坝村的群众对纪委印象较深的事情之一,恐怕就是“问责”了。
文县铁楼乡景家坝村委会原主任私自将收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和养老保险自筹资金存放,因病突然去世后,5万多元不知去向。景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刚因为履职不力、监管不严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问责”这个党建领域的专业词汇成为党员群众口头上的热词。
不问责,责任就落实不下去。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办案力量由上向下倾斜,做到精准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对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坚持直查快办、严肃处理,把板子真正打下去,对失职失责者严肃处理,促进扶贫领域政策落地生根,实惠到民。
对张建刚来说,他一开始还真有些想不通,“钱明明不是我拿去了,为什么要我背处分?”后来文县纪委监委的同志给他做解释、讲政策,拿出了主体责任清单对照,张建刚才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责任落实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震慑的作用还不仅于此,文县纪委通过此次问责,一些基层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都感到了责任和压力,纷纷表示,要真正腾出手来,管起自己那份“责任田”,不能一味地当“老好人”,不然,下一次挨板子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精准建制:
实现对扶贫领域问责常态化
在陇南的每一个村落,村委会最醒目的位置总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举报箱,一样是举报线索的手机二维码。群众可以通过扫码,进入陇南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清风陇南”,这个公众号已经拥有近3万粉丝。在“清风陇南”里,可以轻松进行举报,直接转到线索办理平台。这是陇南市制定的六项工作机制中线索排查处置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县堡子坝镇八字河村党支部书记叶保平、村主任张文祥挪用低保资金,事发后不久,就接到群众举报,县纪委监委迅速行动,立即组织工作组进行调查,用很短的时间就作出了符合规定的处理。
“如果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监督执纪问责就没有连续性,也起不到预防、警示、震慑作用。”陇南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魏科星说。
扶贫领域“一定二看五查六建”精准监督工作法中的“六建”,就是建立六项工作机制,分别是工作例会联系机制、监督检查工作机制、线索排查处置机制、分片包抓督导机制、责任落实追究机制、通报曝光警示机制。
建立制度重要,落实制度更重要。
陇南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与扶贫开发、巡察机构、财政、审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实行“月报告、季通报、年总结”,形成协调配合、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市县乡三级纪委纵向联动,纪检监察机关与职能部门横向配合,通过日常巡察、交叉检查、定向检查、集中督查、“回头看”等方式,及时发现扶贫领域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
日前,陇南市纪委监委接连通报扶贫领域典型案件。通过对每一件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优先研判处置扶贫领域的线索,实行“建账、对账、查账、销账、交账”管理。对查处和问责的扶贫领域违纪违法案例,通过“1+9”通报曝光平台进行通报曝光。
……
通过一项项机制的有力落实,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监督体系正在形成。
扶贫领域“一定二看五查六建”精准监督工作法在文县试点实施以来,有力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脱贫攻坚重大政治责任,推动扶贫政策有效落实、扶贫资金规范使用、扶贫项目及时落地,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监督体系。“精准监督”护航“精准扶贫”。去年以来,陇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攻克“坚中之坚”阶段,纪检监察机关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铁的纪律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