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平:使命催我前行

发布时间:2018-05-24 13:40:53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罗中平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水稻,罗中平,农业,中国,技术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 农业援非是服务于我国整体外交的一项重大国策。2010年我以一名普通农业技术员的身份参与了“南南合作中尼农业二期项目”,2013年我又以高级农业专家的身份执行中国对厄立特里亚农业援助项目。有这样的机会为非洲人民做一点事是祖国赋予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也是我一生的荣誉和骄傲。

罗中平与当地人民在一起

在非洲工作的3年中,最让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尼日利亚工作期间实施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水稻高产栽培项目的那段艰难时光。

2011年2月FAO在尼日利亚中南部Benue州的Obagaji实施了一个水稻高产栽培示范项目,以提高这里的水稻种植技术含量。尼日利亚南南合作项目办公室和中国驻尼农业专家组决定我参与这个项目的实施。我作为中方水稻专家,主要的职责是负责项目的技术示范、指导、培训。

到达项目实施地点Obagaji镇,我从一双双又大又圆的眼睛中看到了他们对农业新技术的渴望,看到了他们想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粮食产出的向往。顿时使我感到祖国赋予我的使命已经在这里具体化,即将与这里的一个个农民、一个个社区、一片片土地紧密地融为一体。在这个以原始方法种水稻的地方,教会他们科学种稻就是我作为一个中国农业技术人员的神圣使命。接受这个挑战性的使命,我无怨无悔,倍感光荣,更感责任重大。

罗中平与当地人民在一起

5月7日,我们技术组一行4人开始了在Obagaji镇的水稻播种育苗工作。每到一个社区,在我们选定的示范点,我毫无保留地教当地农民整地、施肥、做苗床、撒稻种,当地的许多农民围在周围观摩学习,一种特有的自豪感从我的内心升起。

7月初,水稻移栽的时间到了。我先示范了秧苗的移栽方法和移栽规格,接着当地人就按照我的示范要求,用木棍在这旱地上开窝,把一株株秧苗栽了下去。此时,周围也挤满了农民,还有不少儿童围在地边。几个小时后,这个0.5公顷示范点的水稻移栽就在炎炎烈日中,由这些干劲十足的农民完成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学着中国农民种杂交水稻的方法,在自家的土地上开始全新的水稻高产栽培种植,想到此,我感到一阵欣慰。

后来,我们在Opachyni、Owetto、Okokolo、Sugudo这四个社区也完成了水稻移栽。回到阿布贾中国专家组驻地后的第二天,我身体里潜在的疟疾复发了。在疟疾症状发作的第一天,我有过复杂的心理情绪,但是一想到那些还在饥饿中挣扎的孩子们,我觉得自己这点病也算不了什么,心中的情绪也就很快消失了。

罗中平与当地人民在一起

在Opchyini示范点,我也经历了一次危险,10月中旬的一天,我和Obagaji的农业技术员Sunday先生一同来这里查看水稻抽穗情况,Sunday带着我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水淹稻田里穿行,此时的水淹稻株高已经达到了1.7米以上(水淹稻是尼日利亚Benue河流域生长的一种水稻,株高达175-180厘米),脚下的水也深达膝盖。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Sunday的后面,突然感到一只脚直往泥里陷,另一只脚也在慢慢向下陷。我知道这是踩到沼泽了,一种不祥的感觉袭上心头,我沉住气,尝试着拔出脚来,可试了好几次都不成功。此时Sunday先生离我好几米远了,我朝他大喊,他来到我身边一米左右的地方,把一只手向我伸来,在他用力拉动下,我终于拔出了双脚,摆脱了这次危险。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田间现场指导,示范点的农民们掌握了水稻育苗、移栽、追肥、除草、防病的一些技术要点,我也感到了汗水没有白流,总算是“授之以渔”了,FAO在Obagaji实施水稻高产栽培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基本实现了。

罗中平与当地人民在一起

10月底水稻成熟了,收获的季节到了,来自尼日利亚的三位博士前来验收。我们一起组织当地的农民对中心示范点Obagaji及Opachyni两个现场收割测产,水稻产量每公顷分别达到了4.4吨、4.5吨,远远高于当地水稻每公顷1吨的产量水平,尼日利亚农业部的一位司长、种子学博士Utto先生正式向当地社区宣布这次FAO的水稻高产栽培示范项目获得了成功。

回国的时间到了,Obagaji等五个社区一起为我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欢送仪式,请来了乡村的手鼓队,专门为我击鼓跳舞,还给我赠送了一件传统礼品。社区的负责人对我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个当地农民在发言中说道:“Luo(罗)代表了中国”,当时我感到无比欣慰,没有辜负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

非洲的孩子们梦想和盼望着每天都能饱饱地吃上一顿饭。作为一名普通的农业技术工作者,我愿无怨无悔地帮孩子们圆这个梦,实现这个期盼。(作者罗中平:四川巴中市恩阳区农发局)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