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刚:应对世界性难题 中国始终倡导并践行全球减贫事业

发布时间:2018-05-23 17:08:06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刘晨曦 | 责任编辑:刘晨曦

关键词:贫困,扶贫,中国,体系,脱贫


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讯(记者 刘晨曦) 5月23日, 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9个国际组织、28个国家近200名中外嘉宾参加论坛,围绕“共享推动合作 携手消除贫困”主题,探讨、交流、分享减贫经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刚发表主旨发言。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刚发表主旨发言。中国网 杨佳摄

 

对于此次论坛的召开,他表示:“2018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以‘共享推动合作 携手消除贫困 ’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回应各方关切。”

 

“自2016年设立以来,中国扶贫国际论坛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凝聚各方共识、促进经验共享、推动务实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各方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陈志刚说。

 

扶贫成就,有目共睹。对于多年来,中国在世界减贫事业上的努力,陈志刚提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40年来,成功使8亿多人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的奇迹,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历史性地提出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的奋斗目标,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这5年,中国贫困规模大幅缩小。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3046万人,累计减贫6853万人,年均减贫137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3.1%,累计降低7.1个百分点。贫困县数量首次减少,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5年,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77元,较2013年水平提高了50%以上,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通电话比重达到98.2%、道路硬化达到77.9%,使用管道供水的农户达67.4%,91.4%的农户所在自然村有了卫生室。易地扶贫搬迁建成规模接近600万人,危房改造稳步推进,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得到明显保障,农村低保标准均已高于国家扶贫标准,贫困人口最低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这5年,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业已形成。建立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这些“四梁八柱”性质的顶层设计保障了脱贫攻坚顺利推进,也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未来3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咬定总攻目标,落细攻击点位,完善督战机制,找准问题、聚焦短板、精准施策,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攻坚举措,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发力。” 他进一步强调。

 

对于如何找准关键环节、精准发力,陈志刚总结得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坚持现行扶贫标准,着力在保持战略定力上下功夫;二是抓牢3年行动计划,着力在提高脱贫攻坚质量上下功夫。倒排工期,不落一人;三是聚焦深度贫困,着力在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上下功夫;四是坚持“造血”为要,在加快产业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五是坚持“扶志”为本,在“精神扶贫”上下功夫;六是提前谋划,着手研究2020年后扶贫思路方法。

 

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减贫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忠实实践者。” 对于国际减贫事业未来的发展,陈志刚呼吁:“我们愿意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入交流,互学互鉴,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平台作用,积极与东盟、非洲、拉美国家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多边和双边交流合作,为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共同主办,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声智库承办。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