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青林乡:扶贫产业带来的山乡巨变

发布时间:2018-05-02 10:47:08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养殖,青林乡,海发村,詹光仁,项目

近日,笔者走进六盘水市青林乡海发村,只见一条条油路已然延伸到千家万户,一辆辆各式运输车从村寨的热土上穿行而过。车行处,车轮再也撵不起五年前飞扬的尘土了。

与前些年不同的是,这一带原本贫瘠的土地上,传统农耕的生产生活方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道路沿线的山坡上,依稀可见的各种产业星罗棋布般地罗列着。其中,较为耀眼的就是位于青林乡海发村的“凉都凤”土鸡养殖基了。

在这里,数十栋鸡舍隐现于青山绿叶之间,像拔地而起的别墅群。那红色的鸡舍旁,一群群欢快的鸡禽大摇大摆地行走着。不时有鸡鸣声传来,打破了海发村原有的沉寂。

走进“凉都凤”土鸡养殖基地A区,海发村村民詹光仁一手提着盛装玉米的口袋,一手提着水桶,从一处小房内走了出来,他小跑着来到鸡禽集聚的三号别墅前,忙碌着给鸡喂水、分食。

“如今,我们除了在地里干活,已经没有了以往‘泥滑烂路’的感觉了,现在最大的感受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我们海发村的出行带来便捷,同时也给我们在生产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便利,更拉近了我们与城市的距离。”说起青林乡海发村的发展变化,今年66岁的詹光仁满脸挂着笑容。

这个之前靠日出而作,日夕而归的村民在说起海发村发展土鸡养殖给当地人带来实惠时,很是激动。

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在海发村没有引进产业的那些年,詹光仁家每年种植的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遇到“年景”不好时,还需要到附近的集市上购买一些玉米回来才能维持生计。“由于以前交通不便、手边没有多余的钱,再加上没有一技之长,不敢贸然外出打工,因此吃大米都成为一种奢望。不过现在好了,大家将土地流转出去,能够就近找到一份活干,手里随时也有些闲钱了,想吃的东西都能在集市上买到。”詹光仁说。

当笔者问起以前是否想过自己启动小规模养殖时?詹光仁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说,以前没有企业到海发村来投资的时候,老百姓即便想搞养殖也是一件无能为力的事情,因为大家都知道,搞养殖尤其是养鸡,这在防疫方面就是个大问题。“以前,我们是没有这个技术的,哪怕小的投入,也担心因管理不善导致亏损。还是有企业带着我们干,这样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我们用不着那么担心风险。”詹光仁微笑着说。

詹光仁还说,2017年,他不仅领到了16000多元的分红,而且每个月还能在土鸡养殖基地上领取1800元“工资”,更能从技术员那里逐渐学习到一些关于养殖方面的技术。

用詹光仁自己的话说,他现在是养鸡项目A区的负责人。“没想到,在这把年纪还能干一份原本属于年轻人的‘事业’,11个月了,我既然能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这样的感觉很好。”詹光仁介绍,像他这样在基地里干活的老人有七八个。

话未说完,詹光仁将另一袋金黄的玉米倒在地上,接着用“响笆”拍打着“别墅”式的鸡舍,欲追赶另一批鸡禽前来啄食。

“因为鸡太多了,这一点根本不够它们吃,一会儿我还要分批给它们喂食。”詹光仁说。

笔者了解到,这个原本封闭、落后的村寨,是六盘水“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中一个连片石漠化脱贫攻坚协同作战区的重点乡镇——青林乡的所辖村寨之一。在这里,传统农业的生产生活方式已不能养活近代青林人。为求生存,为撕掉贫困标签,让这个村寨发生变化,当地老百姓和整个青林乡的老百姓一样,他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面对现实,向贫穷开战。

近年来,青林乡及上下各级政府持续关注、倾力所为,他们与钟山区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坚持以“三变”为引领,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以群众为主体,以脱贫为主线,以小康为目标,引导村民参与“凉都凤”土鸡养殖项目建设。该项目占地100余亩,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现已投入350万元,已建成鸡别墅500个,投入鸡苗20000只。

2018年,“凉都凤”土鸡养殖规模将扩大至8万只,年收益320万元以上,每年可带动合作社增收128万元,带动贫困户200余户800余人实现增收致富。

另外,该项目在产生收益前,按照200元/亩/年保底分红;项目产生效益后,公司与合作社以6:4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形成农民致富增收的长效机制。公司还积极引导村民以劳动力、管理技术等量化入股,管理员可获得1800—2000元/月工资性收入,务工人员按80元—100元/天获取劳务收入。同时,农户还可以通过房屋、宅基地使用权等入股钟山区物管公司,由该公司对其进行整体改造和经营,按7:3股份享受收益分红;公司将房屋业主返聘为治安员、服务员,支付工资2000元/月;以社会资金入股分红利;贫困户通过“扶贫贷”贷款入股,公司将以年化率6.8%分红给合作社,村集体自留0.3%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积累,6.5%分红给贫困户,预计人均可获取3400元/年的分红;打造一个创业就业的实训基地,结合“三送三促”活动开展,由钟山区生态文明局等部门对当地农户进行鸡苗防疫、鸡饲料配比、生态鸡喂养等养殖经验和技术方法传授,现已培养出卢凤军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型人才,为项目长远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培育一个产业扶贫的特色品牌,

据悉,该项目已注册“凉都凤”品牌商标,开发辣子鸡、卤鸡等产品,实现农校、农超、农医等对接,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中分享最大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林乡海发村,钟山区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还采取“三变+平台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模式,集中力量统筹资源、资金、人力等生产要素,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养殖业项目,与合作社共同投资1.2亿元人民币,发展“努比亚”养羊项目。其中,钟山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投资7200万元,当地合作社投资4800万。该项目占地240亩,建成后将实现养殖能繁母羊6000只,年羔羊繁育能力12000只,年出栏销售肉羊7500只、种羊2500只的规模,完全投产后,可带动贫困户平均每年每人增加2.4万元收入,涉及贫困户500余户1500余人。目前已投资1200万元,引进种公羊1000只、种母羊600只。

此外,为进一步谋划布局好产业促脱贫工作,青林乡还采取“长短结合、种养结合、林上林下结合、经济和生态效益”等多种形式,由凉都搏新牧业公司从2016年起计划投资在海发村启动了上档次、上规模的养牛项目,为当地群众找到了多渠道增收致富的发展路子。

时下,壮牛肥羊入圈扎根、“凉都凤”鸡禽满山欢歌……站在六盘水市青林乡的山顶上,举目眺望,漫山遍野的牧草在风中摇曳,目光所触之处,都是山乡巨变的生活画面。一个个新兴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一方人培育着一方水土,田园牧歌式的风光已然初现。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