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模式见真功——河池市创新引入保险扶贫观察

发布时间:2018-05-02 09:16:24 |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韦继川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河池市,人保财险,保险期间,贫困户

 

原标题:四种模式见真功——河池市创新引入保险扶贫观察

“十三五”期间,河池市需要易地扶贫搬迁的人数占全区25%。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该市创新引入保险扶贫四种模式,其中有两种模式是全国首创,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明显的实效。

模式一:全国首创“政府平台+融资保险”合作扶贫新机制

2017年6月,河池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签订《农业扶贫产业项目合作协议》,向人保财险总公司申请期限为3年的3亿元保险融资,由市本级平台公司作为资金的承接主体,与保险公司签订整体融资合同,统一接收融资资金,统一偿还。对各县创建1000亩以上相对连片的油茶标准化高产示范基地,给予300万元贷款扶持,每增加1000亩再给予200万元贷款扶持;对完成500亩以上相对连片油茶低产林改造的,给予50万元贷款扶持,每增加500亩再给予50万元贷款扶持;对创建300头以上的种牛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给予250万元贷款扶持,每增加300头再给予150万元贷款扶持;对创建500只以上的种羊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给予30万元扶持,每增加500只再给予30万元贷款扶持。

模式二:全国首创“贫困人口+人身保险+医疗保险”帮扶新机制

2017年2月9日,河池市四届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按照每人12元的标准,安排财政资金829.5万元,为全市69.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期内,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伤害导致死亡或造成残疾的,每人最高可获得3万元赔偿。全市累计保险金额达228亿元,实现了贫困人口意外伤害险全覆盖。

各县(区)不断简化理赔程序,提高赔付时效,力争做到应赔快赔、应赔尽赔、服务优质高效。截至2018年2月28日,保险公司已向全市678名贫困对象支付赔款550.8万元,其中意外伤残死亡145人,赔款440.9万元,占赔款的80%;意外医疗533人,赔款110万元,占赔款的20%。全市的赔付率为70.56%,其中天峨、宜州、金城江、巴马、凤山等5个县(区)的赔付率均超达100%。

按照《河池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意外保险协议》规定退保条款,组织各县(区)对参加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进行核查,对在投保前发生死亡、错评剔除等情形的11920名贫困对象,予以办理退保,退保金额为14.3万元,进一步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贫困对象的精准度。

模式三:建立“特色产业+农业保险”产业扶贫新机制

紧紧围绕全市核桃、油茶等“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在原有水稻、甘蔗等9个农业险种的基础上,创新开发肉牛、种牛、肉羊、种羊、肉鸡、核桃、油茶、板栗、红心猕猴桃、红心柚、毛葡萄、珍珠李12类特色农业险种,并明确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补贴标准。截至2017年底,已开办了政策性肉牛养殖保险,项目企业发放牛犊5896头,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896户;全市共承保肉牛3600头,保费收入172.8万元;发生保险赔案67起,累计支付赔款33.5万元,为十大扶贫产业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承办水稻、林业、甘蔗等传统种植产业保险。其中,为14759名贫困户承保了水稻种植保险,提供了2100万元保额保障;为853名贫困户承保了甘蔗种植保险,提供了1600万元保额保障;为8319名贫困户承保了商品林综合保险,提供了2.69亿元保额保障;为11338户贫困户承保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面积50.53万亩,提供了4亿余元保额保障。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支付赔款32.32万元,正在处理的理赔金额7.2万元。

模式四:建立“扶贫干部+出行保险”关爱扶贫新机制

在全区率先为全市684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139个乡镇工作队长每人购买200元如意行交通工具意外伤害保险。在保险期间,被保险人遭受意外交通事故导致死亡、造成残疾或住院治疗的,每人最高可获赔80万元,免除一线扶贫干部工作的后顾之忧。(记者 韦继川 原文编辑:周映)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