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4月17日电(李东标)头戴白帽、口罩,身穿白衣,熟练地将大米进行分装。近日,在安徽省舒城县南港镇过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的生产车间,今年50岁的贫困户张子存正忙于包装大米。
“我因为生病,女儿在县里上职高,家庭经济困难。”张子存说,在“扶贫驿站”,她每天工作8小时,单位免费提供午饭,不仅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且骑自行车回家只需要15分钟,还可以方便照顾家。
张子存所说的“扶贫驿站”是舒城县新近探索实施的一种扶贫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帮助有就业创新愿望的贫困劳动者“足不出村”就能获得就业岗位和培训机会。该县通过整合资源、叠加政策、优化服务等方式,让“扶贫驿站”成为就业服务的新阵地、居家就业的服务区、技能培训的加油站和扶持创业的孵化器。
据舒城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扶贫驿站”主要包括扶贫车间、电商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三大功能。车间由入驻企业自主生产经营;电商服务中心既可以销售产品,也可以为周边群众提供网上代卖服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当地贫困村民提供岗位信息、技能培训等服务。
百神庙镇地处舒城县东北部,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为帮助贫困户增收,该镇组织安竹工艺品厂等6家企业、24家农业合作社和27家家庭农场建立“扶贫驿站”,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搭“便车”获得就业机会,实现脱贫。贫困户可在“扶贫驿站”或家中加工竹工艺品,由扶贫驿站负责回收成品,并付给相应的报酬。
百神庙镇舒合村村民黄东明身体残疾,自小失去左掌无法从事正常劳动,家庭贫困。通过“扶贫驿站”进行简单培训后,黄东明目前已熟练掌握竹签加工技术,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扶贫驿站”不仅帮助贫困户就业,也为很多年轻人发挥聪明才智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南港镇过湾村“能人”樊浪生曾经在外打拼多年,2014年回乡创立安徽过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受益于当地良好的农业基础和优惠政策,企业发展迅速。现在该公司已经成为拥有1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
依托该公司建立的“扶贫驿站”,已成为贫困村民干事创业的新天地。“公司主要从事农作物的种植、研发,并通过淘宝、天猫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樊浪生说,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扶贫驿站”直接就业,还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近年来已带动180户贫困户增收。
在南港镇副镇长张克林看来,“扶贫驿站”模式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扶贫驿站”依靠企业建立载体,县财政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还能帮助企业解决了用人需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舒城县共拨付95万元建设“扶贫驿站”,共建成10家“扶贫驿站”,吸纳393人就业,其中包括贫困户182人;提供就业岗位571个。2018年是舒城县脱贫摘帽攻坚年,舒城县力争建成58家“扶贫驿站”,让更多的贫困户走向脱贫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