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寻甸县:实现产业扶贫覆盖率100%

发布时间:2018-04-11 08:54:41 | 来源:昆明日报 | 作者:杨阳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贫困户,蜜蜂养殖,扶贫开发,扶贫资金,帮扶带

云南昆明寻甸县:实现产业扶贫覆盖率100%-新华网云南频道

村民整理草莓苗。记者王俊星摄

“以前我家连孩子的学费都凑不够,自从开始养蜂,从穷到富,只用了一年多时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自治县河口镇养殖户李兴明全家之前只靠几亩土地过活,一年的收入不过几千元钱,总想改变贫困的现状却一直找不到出路。2015年底,老李从琼浆坊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领来了5箱蜜蜂。几年下来,老李家的蜜蜂从5箱变成了43箱,成了养蜂大户,年收入超过6万元。

有产才能富民,有业才能兴家。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寻甸创新“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模式,围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户有产业”菜单式产业扶贫思路,以“八个一”管产业、“八龙头”带产业,采取直接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经营、跨区域扶持四种帮扶模式在全县推开。实现全县15344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产业覆盖率达100%,贫困户户均增收700元以上。

一村一品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发

六哨乡火塘一组村民胡朝明老两口独自带着孙子生活,刚拿到3.6万元的土地租赁费,胡朝明高兴地说:“我家流转36.4亩土地到合作农场,有了这笔租金,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胡朝明所说的农场,是指六哨乡的“寻甸万担坪种植专业合作社”。

“村里土地流转之前,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土地流转出去,像我这样不懂技术又没土地的村民,通过培训,可以到合作社管护草莓,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万把块。”金所街道法祖屋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文卓兰在库森草莓基地打工一年了,产业帮扶带给她们一家的变化实实在在。

“栽好大金元、排好大洋芋、养好大胖猪、种好大白菜”,寻甸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以“党建+”模式,改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与思维模式。该县先后制定《寻甸县产业发展规划》《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产业扶贫实施办法》《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产业扶贫实施细则》。在充分发挥财政涉农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的同时,寻甸县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该县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引导贫困户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自主选择发展产业合作。

同时以“八个一”管产业,即一个党支部、一个实施方案、一个企业、一个清单、一份协议、一次评审、一个公示、一个项目管理。寻甸县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引领,实现党建扶贫双推进,做到每个贫困村有一个规范的实施方案,统一项目管理模式。该县真正建立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的有效机制,实现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不仅为贫困群众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产业扶贫项目也能真正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共生双赢

企业带动贫困户甩穷帽

王宏柏是土生土长的河口镇人,2012年,他在家乡成立蜜蜂养殖合作社。因为蜜蜂养殖不占耕地、不用粮食、无污染、投资小、见效快,是致富脱贫的好路子。王宏柏和河口镇干部一拍即合,河口镇3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王宏柏的养蜂合作社。

在充分发挥财政涉农专项产业扶贫资金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引导作用的同时,寻甸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拓宽扶贫融资渠道。去年,有135户像王宏柏一样的种养殖大户主动参与到寻甸扶贫攻坚中。

种养殖大户、企业投身扶贫攻坚主战场,但如何保证大户和引进的龙头企业持续盈利,不断为贫困村“输血”呢?

寻甸县抓住规划、项目、企业、基地、产业、科技、园区、宣传八个方面,制定全县产业扶贫的总体规划,在遴选187户帮扶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合理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推进农业重点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和现代化转变,实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值得一提的是,寻甸还针对遴选出的187户帮扶企业,制定帮带企业扶持方案,给予企业5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让企业在寻甸扎根,寻找到发展空间,也为寻甸全县产业扶贫开辟了一条“供销不愁”的致富路,让贫困户由“受血者”变成了“造血者”,实现企业和贫困户携手共赢。(记者 杨阳)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