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照亮扶贫路——追记湖北十堰市扶贫办副主任黄星

发布时间:2018-04-07 15:05:32 | 来源:经济日报 | 作者:郑明桥 王雪峰 | 责任编辑:王振红

关键词:黄星,工作,扶贫,扶贫办,脱贫

当尖兵不做逃兵

黄星参加工作25年,有22年在扶贫办,他是十堰扶贫系统的老兵,也是尖兵。

彭文军介绍,作为业务型干部,黄星多次被抽调到国家扶贫办和省扶贫办参加专项工作,参与起草了国家《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年—2020年)》、全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等重要文件。

作为业务骨干,黄星长期负责精准扶贫各项考核工作,从2014年起,在全省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中,十堰是唯一被连续4年评为优秀的城市。

黄星的家距办公室不到200米,可他每天上下班都提个电脑包。外人不解,彭文军知道:“一个规划两三万字,普通文件也有一两千字,黄星白天在办公室要处理日常事务,专业文件大多带回家熬夜静心撰写。”

“有一次,我和黄主任一起加班到晚上9点关灯回家,楼道保洁员见到笑着说‘黄主任今天可是下了个早班’。”十堰市扶贫办老促会办公室主任王锋回忆,黄星曾开玩笑说他都练成“轻功”了——每次加班回家晚,怕影响到母亲和女儿,他总是小心翼翼,轻手轻脚进门,有时干脆脱掉鞋子拎在手上……

黄星话语不多,在单位他说得最多的话是“我帮你”。

坐黄星对面的徐洪波记得,一份他写了3天、数易其稿的文件无法过关,是黄星默默地帮他修改完成,“从下午6点下班后开始改,一直改到深夜12点,几乎从头到尾重新写了一遍,让人既感动又佩服”。

2015年,十堰市扶贫办从外单位调来两名科长。新人初来业务不熟,黄星不厌其烦地教。“有一次起草全市产业扶贫实施意见,黄主任让我改了3次都没过关。”扶贫科科长刘进说,最后黄星把他叫到身边,一边主笔,一边给他讲解。

“黄主任指导我们填写精准扶贫手册,既耐心又细致,他是我们工作上的榜样。他曾说,搞扶贫要有铁打的身体才行。”茅箭区扶贫办女干部莫丽琴落泪追忆。

顾不上家人,顾不得自己,黄星心心念念的是精准脱贫。这位默默奉献的岗位尖兵,去年11月份升任十堰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却仍挤在3人一间的狭小办公室里。黄星曾有多次机会调到省里工作,或者是市直其他部门,但都被他谢绝了。他说:“脱贫攻坚关键时刻,我不能当逃兵。”

心血浇灌脱贫之花

3月2日,是黄星遗体告别的日子。这一天,黄星生前包户帮扶的贫困户余世友、王德梅、刘天娥等村民,早早从茅箭区茅塔乡大坪村赶到市城区,含泪送黄星最后一程。

“想着春暖花开了,请黄星大哥到我的花卉基地看一看,没想到黄大哥就这样走了。”38岁的余世友念念不忘。2017年夏天,黄星冒着酷暑来到他家走访,拉家常谈发展,鼓励他种植花卉,并帮他申请了10万元无息贷款。去年,余世友产业收入7万多元成功脱贫。他说,自己要勤劳工作,用每一枝芳菲,祭奠帮助自己的黄大哥。

贫困户刘天娥的新家坐落在溪水旁,精致的两居室干净整洁。厨房角落有一桶油还未开封。这是黄星送她的,准备等他来了,给他做菜吃。“听说黄主任去世,我一夜没合眼。”2015年,刘天娥的丈夫因病去世,她既要养育孩子,还要偿还丈夫的医疗欠账10余万元,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正当她一筹莫展时,黄星主动找上门,与她结成帮扶对子,帮她找合适的事做、按相关政策改善她家的住房条件。

“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是十堰市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黄星作为市扶贫办骨干,在定点联系大坪村的基础上,“结亲”帮扶刘天娥、杨成荣、余世友、王德梅等建档立卡贫困户。

大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清龙忘不了黄星到村里常说的一句话——“再忙也不能忘记贫困户”。刘清龙回忆,今年1月下旬,十堰连下大雪,村里的大棚蔬菜受灾严重,刚刚从陕西回到十堰的黄星当天就赶到村里,查看灾情,商量补救措施。

“黄主任包联的4个贫困户,每个月他都要抽时间去看看他们。”在刘清龙等村民的眼里,黄星就像村里的亲戚,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他聊,“他总是鼓励我们树立信心,帮我们出发展主意、想脱贫办法。他离开我们,是我们的一大损失”。

“他把田间地头、贫困户家中当成办公场所,经常深入实地了解情况、研究问题,帮村里谋划项目、发展产业。”刘清龙说,通过近3年的努力,全村人均纯收入提升40%以上,今年年底将摘掉贫困的帽子。

“不忘初心志未酬秦巴黄土埋忠魂,牢记使命誓言在河汉星光照来人!”

“逝去的是生命,不朽的是精神,最好的纪念是继续前行。”

“愿天堂没有贫困,愿辛劳的你过得安宁。”

……

众多同事、网友纷纷留言,寄托对这位“大写的人”的哀思。

黄星15岁的女儿哭成泪人,她这样写道:“爸爸是一个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待同事和蔼可亲的人,对我和奶奶可谓无微不至。他作为奶奶的儿子、我的父亲、扶贫工作人员,都是非常称职的。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这位即将面临人生众多选择的女孩,在这一刻,似乎读懂了爸爸在日记本上写下的那一行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党员,以敬畏之心对待肩负的责任,以进取之心对待从事的事业,以真诚之心对待贫困群众”。

斯人已逝,星光不灭,风范长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王雪峰)


<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