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精准 科研管理也要精准

发布时间:2018-03-13 10:23:10 | 来源:科技日报 | 作者:操秀英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王贻芳,项目,研究,科学,科研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能盲目自信,尤其是在科技实力上。”在江苏团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直言。

除了为“中国大科学装置落后发达国家至少10年”而焦虑,此次两会上,王贻芳还带来了更多关于基础研究及中国科研管理的思考。

谈大型对撞机:2035年左右再来看谁是正确的

谈及此前引起激烈争论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项目,王贻芳说:“我们正按照国际合作体系组织队伍推进这件事,现在处于关键技术预研阶段,在做加速器的设计,总体目标是希望通过最优化的技术方案得到最好的科学成果,主要体现在产生更多的希格斯粒子,技术细节还在不断调整中。”

“希望能在‘十四五’期间立项。”他说,大科学装置从酝酿到建设大概需要10年,再到发挥效益,至少需要20年。“要达成2050年的基础科学研究发展目标,保证大科学装置持续产出,国家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大科学装置的计划布局。”

王贻芳坦言,面对不同声音,说没有压力是假的,“你要在反对声中组织队伍,争取支持”。但回到技术和科研方向上,王贻芳坚信,“这件事是对的,你可以记下我这句话,2035年左右再来看谁是正确的。”

他还透露,今年,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将启动,预计“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建成后将在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国民经济等众多领域,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高端的科技平台支撑。同时,“十四五”期间还将完成散裂中子源升级、空间X射线天文台建设及空间站大型空间辐射探测装置建设工作。

谈基础研究:要加大投入 更要精准管理

和许多科研人员一样,王贻芳呼吁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我们基础研究投入占R&D的比例多年徘徊在5%,美国的这个数字是15%,你再看下两国的GDP和R&D的体量,就能算出来两国基础研究投入至少差三四倍。”他说,希望基础研究投入能增加到每年2000亿元左右。《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920亿元。

但他同时强调,增加投入后更重要的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分配,同时,还要更加发挥科学家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主导作用,有更多稳定的支持,让科研经费能真正产生成果,“扶贫要精准,科研管理也要精准。”

“国家各类文件一直在强调要给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自主权,但其实我们还是没有自主权。”王贻芳说,“当然,经费使用必须按照财务制度来,自主权不是科研经费随便花,而是说科研院所能自主选择方向,开展研究。”

“现在所有项目都要向科技管理部门申请,都由大同行来评审,比如我们高能物理的项目,经常由数学、物理、天文这些领域的专家来审,里面真正懂高能物理的可能不到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我自己也经常被叫去评一些我不懂的项目。”王贻芳说。

他认为,应将项目和经费交由小同行的科学家来管理,“比如美国有个高能物理顾问委员会,所有高能物理领域的经费由它来分配。”

虽然此前国家科技项目进行了系列整合,但王贻芳认为仍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问题。“我们依然要四处申请项目,找钱,依然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编项目书,编预算。”(记者 操秀英)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