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 专家呼吁积极护水治水

发布时间:2018-02-06 10:37:13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吴佳潼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水源地,生态系统功能,治水,水生态,地表水污染

中国网新闻2月5日讯(记者吴佳潼 实习记者李艺佳)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环境与生活》杂志发起的“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2月4日在北京举办。

2018年2月4日,“寻找中国好水”暨第二届“中国好水”水源地发布会在京举办。中国网实习记者李艺佳摄

会上发布了《“寻找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评估研究报告》,并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包括贵州赤水河、青海三江源、江西阳明湖、安徽佛子岭水库和湖南澧水河等长江经济带的河流型、湖泊型及水库型水源地。

环保部原总工程师万本太在发布会上致辞,他肯定了“寻找中国好水”环保行动的工作并认为该活动激励更多政府关注水源地,还提高了公众的节水、爱水、护水意识。同时,他指出当前中国是缺水国家,近400座城市缺水,全年缺水500亿立方米,而每年又排放废水730亿立方米,如果能把70%的污水处理回用,既能减轻地表水污染,又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代表活动主办方在会上介绍,第二届“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于2017年4月启动,此次探寻的水源地集中在“长江经济带”,意在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这是一次发现和探索之旅,也是一次充满正效应的社会行动,对于探索怎样保护好水资源、水财富,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并期望各大媒体可以对于“中国好水”水源地进行跟踪报道,宣传治水、护水的先进经验。

据彭宾介绍,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将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和“水十条”提出的新措施予以规范化、法制化,责任更明确,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监管更全面,惩处更有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网实习记者李艺佳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在致辞中谈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好水源地意味着当地的自然水循环是健康、和谐的,对社会水循环而言,它意味着自律的、节水的、减排的、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个活动反映了绿色发展理念及关心民众身体健康的初衷,是推动国家目标实现的具体而积极的抓手。

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为大家解读“中国好水”水源地的评估体系及评估结果。中国网实习记者李艺佳摄

刘晓文介绍,第二届“寻找中国好水”环保行动包括公众网络推选、科研机构调研检测和专家评定3个环节,力争客观、全面地对调研的水源地予以科学评估,最终产生了以上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入选名单。其目的是更好地配合国家“水十条”的实施,宣传水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让公众知晓我国有哪些真正称得上“好水”的水源地,加强全社会对优质水源的认知和保护。

刘晓文表示:“水源保护面临着发展与保护如何双赢的压力和挑战,唯一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希望各水源地认真研究评估结果,以评估促发展,保持优势,弥补不足;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希望 ‘寻找中国好水’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第二批“中国好水”水源地贵州赤水河、青海三江源、江西阳明湖、安徽佛子岭水库和湖南澧水河地方代表合影。中国网实习记者李艺佳摄

入选“中国好水”水源地的代表——青海省环保厅副厅长冯志刚、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江西崇义县副县长朱志勇等,在会上纷纷表示,将以获得“中国好水”水源地称号为动力,高起点定位,谋划长远,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省的价值追求,全面提升当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在污染物排放、环保投入等方面加大投入。

  “寻找中国好水”特别贡献奖专家组获得者合影。中国网实习记者李艺佳摄

“寻找中国好水”大型环保行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各级政府、专家和媒体记者的支持,他们为活动的开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活动组委会还为地方政府、调研组专家、媒体代表等颁发了“中国好水”特别贡献奖。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