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挖穷根——青秀区着力推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8-02-06 09:22:28 | 来源:广西日报 | 作者:孟振兴 孔德亮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景区


原标题:因地制宜挖穷根——青秀区着力推进产业扶贫

眼下正是农闲时节。在南宁市青秀区伶俐镇横龙景区内,贫困户陆水金与几名工友正一起收拾餐厅,准备迎接一批来自外地的“候鸟”游客。“往年这会我急着买票回老家过年,现在骑个‘电驴’几分钟就到家了。”陆水金说。

水流湍急的沱江河流经伶俐镇上王村、沱江村等多个村屯,却并没给沿线村民带来多少“福利”。“这一带人多地少、水田匮乏,想靠大规模发展种养业推进精准扶贫有较大困难。”伶俐镇扶贫专干甘泉说,该镇因地制宜,依托沱江河打造横龙景区,推出拳头产品“南宁第一漂”,吸引周边特别是南宁市区的游客到此漂流、观光。开业近两年来,景区已为周边村屯提供了70多个就业岗位,并与20多户农户达成农产品销售协议。此前一直在广东打工的陆水金夫妇成为首批获益者。“老公做厨师,我做服务员,每月收入四五千元,还能照顾家里。”陆水金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旅游业的发展让当地村民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不少农户主动“退桉进果”,沱江河水越来越清。目前,景区正在与外地企业合作打造养老基地,虽然近期是漂流淡季,但每个星期都有数百人次的“候鸟”游客到此短期度假。

“伶俐镇有沱江河、南阳镇有花雨湖,我们这儿有啥?”数年前,长塘镇天堂村村委主任李元玲对同是青秀区的两个镇很羡慕,也希望本村能够打造一个像样的旅游项目带动农民增收。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以天堂村巴兰坡为核心的长塘“金花小镇”开业不久就吸引逾万人次游客,不少村民单靠摆卖土特产就赚得盆满钵满,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投工投力等多种形式与景区合作的123户贫困户获益匪浅。“几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李元玲说。

“这里距离南宁市区不过一小时车程,土壤和气候条件也比较适合种植金花茶。”投资打造“金花小镇”的广西源之源生态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龙说,目前景区正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设6.5公里自行车绿道、300亩金花溪谷主题乐园等,目标是打造集旅游、体育、文化、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青秀区扶贫工作队队长黄炜民说,该区辖区发展旅游业、推进农旅结合优势明显。基于此,城区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聚集的优势,推进产业融合、打造农旅品牌,伶俐镇横龙景区、长塘镇“金花小镇”、南阳镇花雨湖景区成为当地开展产业扶贫的领军力量。

一年来,青秀区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050万元,针对辖区7个贫困村的具体情况重点推进9个扶贫产业项目:刘圩镇那度村、那床村耕地较多,当地引进肉牛养殖企业,村民参与养牛、种植牧草获利,往日废弃的秸秆都能卖给养殖基地做饲料;南阳镇二田村百香果种植规模较大,当地适时发展林下经济,“百香鸡”深受市场欢迎;伶俐镇望齐村引进澳寒羊,全村20户贫困户全部与养殖场合作……经过数年发展,不少产业项目已经逐渐形成品牌效应,“一村一品”成效凸显。2017年,青秀区扶贫产业项目实现村级集体年收益23.8万元,贫困户年分红收益达250.5万元。

“再好的产业扶贫项目,也不可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伶俐镇望齐村第一书记石桂明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后说,虽然该村已经引进澳寒羊养殖项目,但仍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以贫困户黄大茂为例,他们家不仅缺少发展种养的资金、技术,住房和两个孩子的学费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石桂明根据城区“一户一策”的要求,了解黄大茂的能力和意愿后,首先帮助他申请教育扶贫资金和危房改造资金,以解他家燃眉之急;第二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为他家送去2500棵油茶苗及100只鸡苗;第三步,借助城区“授渔行动”让他学习种养知识,提振脱贫致富的信心。两年“三步走”,黄大茂不仅顺利脱贫摘帽,还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

2017年,青秀区出台了扶贫产业自选项目实施方案,对有意愿、有能力发展产业项目的贫困户按家庭人口给予3000至1万元的产业扶贫补助,同时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书,把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的理念落实到每个贫困户。在养殖大户、合作社的带动下,去年辖区农民发展甜瓜、百香果、火龙果、香芋等特色产业面积1.036万亩,饲养肉牛、龟鳖、乳鸽和“百香鸡”等38.7万头(只)。短平快项目与远景项目相互配合,挖掉了贫困户的“穷根”,为城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基础。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