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车间”:脱掉等靠要 迎来新希望

发布时间:2018-02-03 11:14:02 | 来源:北京日报 | 作者:韩梅 | 责任编辑:刘晨曦

关键词:脱贫车间,化德县,离土不离乡,就业,贫困户

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德包图村一家“脱贫车间”里,正在帮助料理缝纫的残疾人贫困户王强(化名)高兴地说:“每个‘脱贫车间’,政府都给投资1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购买缝纫机等设备和消防器材。我们残疾人也可以不出家门实现就业啦。”

地处乌兰察布市东北的化德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集体经济薄弱。”近日,北京市第四批援蒙挂职干部、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张爱冬说,有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要从“脱贫车间”抓起,发挥“小车间”的大作用。

“离土不离乡”就近转移就业

张爱冬介绍说,去年以来,根据化德县服装产业优势,在京蒙帮扶资金支持下,该县开展了“百企进百村”扶贫攻坚活动,服装龙头企业下农村开办“脱贫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就近转移就业,探索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群众脱贫、集体增收”的新路,达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

去年,北京市东城区向化德县捐赠300万元资金,携手化德县在6个乡镇选择人口相对集中、交通条件较好的中心村规划建设了62个“脱贫车间”,这将覆盖全县70%的行政村。目前已建成运行28个“脱贫车间”,带动2173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304人,占60%,月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

白音特拉乡新建村贫困户卢廷有一家三口人,女儿在读大学,夫妻二人通过在“脱贫车间”工作2个半月,共挣工资8640元,平均每天收入58元,他们喜滋滋地说:“扶贫政策真实务,挣钱顾家两不误,脱贫致富好出路。”

“脱贫靠劳动”逐渐形成

化德县自然条件恶劣,而且空壳村、老龄村多,全县87个行政村有32个是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

在“脱贫车间”从业人员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意识到等靠要不能改变贫穷面貌,逐步改变了被动、依赖、观望的心理,加入到“脱贫车间”从事服装加工,“脱贫靠劳动”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有效地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化德县朝阳镇十大股村贫困户黄树枝说:“‘脱贫车间’进村以来大受欢迎,贫困人口不出村庄就能就业,收入稳定,培训还发补贴。过去是送钱送牛羊到家,现在是送工作到家门口,就业务农两不误。跟在北京打工一样,还计件挣钱,多干多挣,大大提升了脱贫志气。‘脱贫车间’脱走了等靠要,迎来了新希望。”

确保稳定增收如期脱贫

据统计,有“脱贫车间”的村委会,“脱贫车间”建成当年就可获得3万—5万元的租金,且随着车间效益的提升,还将逐年增加。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局的北京市第四批援蒙干部、化德县副县长范宇滨说,东城区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对口帮扶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政府对全县服装企业进行遴选,选择一批规模大、运营状况好、有责任有担当的服装企业入驻,并经企业和村“两委”协商签订合作协议,享受减免租金、补贴水电费等优惠条件,为开办“脱贫车间”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企业入驻。

当地人表示,“脱贫车间”帮助贫困户找准了贫困根子,解开了思想扣子,激发起致富信心,发挥了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确保了长期稳定增收、如期脱贫。“脱贫车间”,大大促进了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精准脱贫。(记者 韩梅)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