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医学院校特色 服务基层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8-01-31 09:04:46 | 来源:湖南日报 | 作者:毛克平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医学院校,自主招生,医卫,片区,办学特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涵盖着物质、精神和能力等方面。武陵山片区作为典型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维减贫与自我发展任务艰巨。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过程中,找准致贫穷根是精准治贫的先决条件。调研显示,学业、疾病、残疾是导致深度贫困的三大因素,相当部分贫困户甚至属于多重因素叠加致贫。这些致贫因素无不与医学教育密切相关。因此,片区内的医学院校发挥办学特色和地缘优势,服务破解“三因”致贫难题,是切实履行自身职能、服务地方发展的题中之义。

聚焦培养面向,解决因学致贫问题。解决因学致贫问题,是遏制“读书无用”思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治本之策。医学院校在开展奖勤助贷解决在校贫困学子因贫辍学、失学的同时,更要在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上聚焦基层医卫事业发展。调研显示,片区基层(含县级医院)的硬件条件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高层次的应用型医疗专业人才仍十分匮乏。片区每千人口卫技人员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63.50%、52.70%、56.80%,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尚需片区医学院校根据基层需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依托区域内医学院校办学资源,实施招生专项计划,高校依法自主招生三年制临床医学、护理、口腔技术等紧缺专业,实行订单免费培养,招生对象为片区内普高(职高)应届毕业的贫困户子女,毕业回原地工作五年。另一方面,实施武陵乡镇医卫人员特殊津贴计划、医卫人员提质计划,政府与医药院校共同承担提升片区基层医卫人员素质的使命,由政府引导、组织、出资、监督,医学院校负责具体实施,开展专业技术教育与职称晋升培训。从源头入口和继续教育两大渠道解决基层卫生院医卫人员“下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困境。

创新服务手段,破解因病致贫顽疾。“病倒一个人,拖垮一个家”。重大疾病引发的经济负担,往往是家庭难以承受之重。显然,地方政府主导的政策保障体系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就医学院校而言,也有责任、有愿望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参与对贫困地区的医疗帮扶。通过专家下乡义诊、创建医疗协作医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形式,送爱心、传技术、带人才、扶学科、促宣教,努力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探索以医学院校为媒介,整合高校附属医院、市、县三方医院医疗资源,建设和推广“互联网+基层医疗服务平台”,突出纯公益特性,制定配套政策,引导医疗机构面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探索互联网延伸医嘱、电子处方等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使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到基层和贫困人口,解决基层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

建优康复条件,助力因残致贫困难。如何改善残疾贫困人员的境遇,凸显着政策和社会的温情刻度。其一是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对丧失劳动能力、难以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实施政策性兜底,成为保基本、兜底线的重要民生保障制度,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问题。其二是大力发展以“老年人、残疾人群体养护康复服务”为内涵的健康服务产业,探索构建政府主导主管、社会(企业)组织运作实施、医药院校康复学科专家团队充分技术指导的社会化托养康复中心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残疾贫困人员更高质量、更体现人文情怀的救助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努力保障深度智残、残障人员的基本生活质量。

(作者系湖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