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金寨蜕变 贫困县农民住上小洋楼

发布时间:2018-01-19 10:30:20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董小迪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申术发,光伏产业,网络媒体,走转改,农民

  安徽省金寨县白塔畈镇的信义光能白塔光伏电站。中国网记者董小迪 摄

中国网安徽1月18日讯(记者 董小迪)安徽省金寨县是有名的革命老区,这块土地上先后诞生过12支红军队伍,走出了一大批革命将领。但这里也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各级政府在扶贫开发上下足了苦工,健康扶贫、光伏脱贫、易地搬迁、就业脱贫等举措层出不穷。

“以光伏产业为例,”白塔畈镇党委书记曾凡豪解释,“光伏基地不仅可以将村民的荒地利用起来,增加村民收入。每一度电中还会有一分钱用作县里的扶贫基金,每年大概有120万元扶贫基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兜底扶贫。”

这些努力背后,是老区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脱贫村民申术发:免费住进大房子

申术发是金寨县白塔畈镇项冲村村民,退伍后他一直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2012年,申术发不幸患上脑梗塞,丢掉了开搅拌机的工作。2014年,申术发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面对像申术发这样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安徽省大力推行健康脱贫工程,建立了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五重综合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351”政府兜底和“180”补充医保之间实现了协同保障。

  申术发在自家门前接受采访。中国网记者董小迪 摄

去年5月,申术发在镇卫生院住院,让他感慨的是,原本2600多元的医药费在一系列的政策补贴后,自己只需要付176元。这意味着,同样患有重病的老伴儿和儿媳妇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好政策。

此外,申术发还享受到了光伏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2016年末,他从原来的老旧平房搬到了现在的家。旧房拆迁费用加上政府补贴,申术发没花钱就住上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等到二楼盖起来,申术发家将变成210平方米的小洋房。

除了每年流转土地收入、退伍军人补贴和光伏发电收入,申术发还获得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环卫工人,每年都有6000元的收入。如今,申术发的儿子也长大了,开始外出务工,申家已经成功脱贫。

谈及未来,申术发表示:“现在有国家的政策支持,治病也有保障,以后我要努力,打造好自己的生活。”

  谈及未来,方克枝面露微笑。中国网记者董小迪 摄

搬迁村民方克枝:不缺吃、不缺穿的幸福生活

除了贫困问题,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也成了政府带领老区人民迈向新生活的重要一环。曾凡豪介绍,为了解决村民的危房、居住地不便利等实际问题,政府开展了易地搬迁活动,村民将旧房子按面积折算成拆迁费后,在政府选定的地点建造新房。

今年43岁的金寨县白塔畈镇刘冲村村民方克枝就是易地搬迁中的一员。搬迁前,方克枝一家四口和婆婆住在一起,因为人多住不下,就直接在原有的平房上搭了一层,十分不安全。2016年11月,方克枝一家四口终于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洋房。

  方克枝家的小洋房。中国网记者董小迪 摄

“搬来之后生活方便多了,老房子没有自来水,我们要从井里引水,一到下雨天,水就会变得很浑浊。” 方克枝回忆,除了用水,搬迁之后的交通也便利了不少,原来家门前都是土路,雨雪天气路途泥泞,连摩托车都骑不出去。

现在,方克枝的女儿在合肥念大学,儿子在寄宿学校读初中。夫妻俩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后,丈夫在外搞建筑,收入十分可观,方克枝在厂里做些轻松的工作,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幸福。

“我们家现在不缺吃、不缺穿,生活得很好,”对现在的生活,方克枝十分满意,谈及未来,她说:“我希望每年都能这样,踏踏实实的,日子越过越好。”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