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评估:一场突击测验

发布时间:2018-01-19 09:58:32 | 来源:扶贫杂志 | 作者:韩世雄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评估,工作,调查员,情况,问题

黑龙江的冰雪,小编留下了一长串的脚印;四川的乌蒙山区,小编在大山中转了一圈又一圈。在黑龙江、四川的交叉考核组、评估组的工作情况想必大家都已经通过小编这两天深夜“码”的字体会到了。但小编觉得还不过瘾,又跑到了山西,来这里继续探班考核评估工作。

忻州市,山西省内唯一的一个横跨吕梁山区和太行山区的地级市。全市14个县中有11个贫困县。贫困对于这里而言,就是压在全市干部群众身上的“第三座大山”。

为了脱贫,这里的人向大山要果子,向土地要金子,一滴一滴的汗水,浸透这片黄土地。

1、对接会

1月14日中午,由河南大学46名师生组成的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调查组到达了雁门关脚下的代县。小编看到,当学生们还在从车上往下搬行李的时候,评估调查组的几位带队专家就已经坐在会议室中,同代县县委县政府正式见面。

11点10分,对接会开始。评估调查组组长乔家君就先向所有参会人员透露,会议时长预计为50分钟。

去年这个时候,小编就曾跟着在山西开展工作的评估组,评估组对于时间的严格把握让小编至今仍心有余悸,看来今年比去年更严苛。

“大家的时间也很宝贵,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此次评估工作。”乔组长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把这次评估工作的目的、要求等作了简要的介绍。

今年第三方评估工作设评估调查组和总体组,评估调查组负责22个省的实地评估工作,总体组主要负责协助调查组与地方对接、排查干扰,保障评估调查组信息畅通、及时沟通,总体组在为评估调查组提供协调服务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对整个评估工作进行总体把控、监督,对评估过程中是否有干扰要进行排查,确保评估工作高效、有序、快速推进,确保评估质量经得起检验。

小编了解到,在全国范围,一支近50人的总体组团队,正在各地评估一线进行“督战”。

“我这里要说一下评估的纪律要求,也希望各位领导能支持我们的工作。”当听到纪律两个字的时候,小编立马拿起笔记了起来,这可是会议重点啊!

1.严禁领导干部陪同,4个调研队中,除了每队一位当地向导外,县里领导不能下乡,乡镇干部不能下村入户,村里提供的领路员在访谈期间严禁进屋;

2.严禁提前通知或培训农户;

3.严禁事先向农户发慰问金和慰问品;

4.严禁支走和藏匿“问题农户”;

5.严禁打听评估人员身份和托关系打招呼;

6.严禁对评估人员施加影响,甚至威胁恐吓;

7.严禁干扰、拖延评估调查工作;

8.严禁在问题户核查核实阶段提供虚假信息,或对相关情况知而不报。

最后表态,“我们将认真、客观做好协调工作,共同配合评估组圆满完成评估任务!”

忻州市长郑连生随后发言,“来就是关心、支持我们来了!”忻州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穷”,脱贫致富对于忻州人民来说是个梦想,更是全体领导干部的使命。

小编了解到,对于脱贫攻坚,忻州有三个标准:

一是根本标准,那就是总书记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

二是考核标准,包括第三方评估标准、交叉考核标准和省扶贫办各项工作年度考核标准;

三是奖惩标准,忻州每年都对所有县的扶贫工作有个排序,排到末位的县要对主要领导实行约谈。

“不好意思,整个会议用时56分钟,耽误大家6分钟的宝贵时间。”12点06分,会议结束。

2、评估

下午一点多点,评估调查组兵分4路,前往选定村庄进行实地评估。小编快步跟上了第三组。

在车上,小编看到带队老师正拿着一张代县地图仔细地研究,于是凑上前去,顺嘴问了一句:“一会儿我们去哪个村啊?”老师一听表情立马严肃起来:“这个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到地方就知道了!”

这下,原本想套点情况、提前查一些资料、做些采访前期准备工作的小编碰了一鼻子灰。算了,拉到哪儿就去哪儿吧!

“前方路口,请左转”“前方红绿灯路口,请直行。”

阒无声息的车厢里,只有手机导航一直在说个不停,司机师傅完全听导航指挥。去哪儿,只有车上的带队老师才知道。

“司机师傅,我们要到的地方就是这个村,请把车开到村委会。”老师的一句话,让已经犯困半天的小编一下子就清醒了。小编看了一眼窗外,汽车正在一条穿村而过的乡镇主干路上,具体是哪个村,根本看不到。

司机师傅听到指令后,放慢了车速,两旁张望,寻找村委会所在地。

当车开进村委大院的时候,小编特意看了一下门口,一个人没有。直到小编下车后,村部里的干部才迎了出来。

进屋后,没有任何寒暄,队长就立刻找到村支书,详细询问村里的基本情况。

村里有多少户?有多少贫困户?去年脱贫多少?都是靠什么脱的贫?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在帮助评估队员们用最快的速度了解这个村的基本情况后,有的放矢提出的。

小编看到,会议室的书柜里,放着全村所有贫困户和脱贫户的档案资料,评估队员们一边听情况介绍,一边拿起分户资料仔细查看。

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评估组很快为每个小队分好了需要入户调查的名单,这份名单小编都拿不到。

会议室外,村里刚联系的5名领路员已经就位,记者跟着第一小组出发了。

“大爷,我们去第一户,名字叫XXX。”“好,那我们走,那户可在村边上啊!”

从村中心一路走到村边上,评估组来到了第一户,是五保户,家里就一位老大爷,暂住在同村的一户乡亲家中。

听到是暂住,调查员立刻提高了警惕:

“那您家的老房在哪儿?是不能住了嘛?”

“老房在村那头,已经塌了,住不了人了。”

“那村干部知道吗?有没有帮助你们一下?”

“政府给了1万块钱,让我弄了那个危房改造。”

“那补助您收到了没有?”

“好像收到了,但打到卡里了,我还没取呢。”

“那你的改造后的房子在哪儿?离这远吗?”

“就在那边,村那头。”

“好,一会儿我们去看看。现在我问您一些问题,你看看知不知道……”

接下来,评估调查组两人同时工作,先找这一户的身份证、户口本、建档立卡手册。但手册找不到,只找到了一个健康扶贫档案袋,对于评估工作而言,帮助意义不大。

调查员打开了问卷调查APP,并打开了手机的录音功能,开始同这位大爷问答。另一名调查员则打开手机摄像功能,全程录像。

小编注意到,整个访谈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问一些事关脱贫成效、贫困户切身利益和感受的事,更要看一下屋里的家用电器、粮食及相关能反映生活水平的东西,院子里能够反映生产情况、交通情况的物品也是重点的拍照摄像内容。

第一户走访完后,两位调查员出了大门,第一时间问了一下等在门口、冻了半天的领路员,“这户改造后的房子在哪?这户现在还没通自来水,还是用的北方传统的轧水机,说是当初要收3000块钱的入户费,掏不起就没装?”

“房子在村那边,我可以领你去看,但入户费原来收了,但后来又退回去了。我也不太情况,得问村干部,我就是个领路的。”

“那好,一会如果要去的户挨着那个房子近的话,我们顺道去看一下。下一户的名字叫XXX。”

“哎呀,那一户在村那头,远着呢!在刚才我们过来的那边呢,还得往回走。”

“没事,走吧。”

小编注意到,为了防止领路员提前知道要去的农户并报信,对于接下来要走访的农户名单调查员坚决不透漏,哪怕来回走冤枉路,也要确保调查不受干扰。

在后面走访的四户里,小编也记录了调查员的不容易。走访一户五保户家的时候,院门锁着,不甘心的男调查员立马飞身爬上土墙,到屋里看看是否真的没人。

一会儿,他就回来了,告诉小编,里面真的有人,而且还有两个人。

小编很震惊,赶紧也翻墙进院。这家大概有4间房,除了最东头的一间屋以外,其他屋都放着杂物。东头的这间屋里,两个大爷坐在炕上,盯着眼前的陌生人。

原来,这是一对亲兄弟,但都没结婚,一直打光棍。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俩平常不出门,妹妹每天过来给他们做饭,走的时候把门锁上。

在另外一户,调查员在隔壁院子找到了要调查户的妻子,并坚持一定要到隔壁的常用住所里进行访谈。

北方的冬天,太阳落得特早,气温掉得也特别快。调查员一边搓手,一边赶路。终于在太阳落山前,结束了最后一户的走访。

小编心想赶紧回村委会烤火,这时两位调查员提醒我,第一户的房子还没看,现在就要去。小编确实已经忘了……

在一个亲戚的院子里,调查员终于见到了享受危房改造的这栋房,房子主体结构已经建好,但门窗和装修都没搞,还住不了人。在核实了相关信息,并拍照存档后,两位调查员才往村委会赶,同大部队汇合。

一进村委会,负责带队的同志就立马过来询问:“你俩发现了啥问题?”在一一记录汇总后,这位调查员同村支书做了一个对接,请他们对一些情况做解释和说明,并详细记录。小编发现,对接的全程,都在录音。

天黑了,工作也结束了,回到县城的驻地,小编发现我们这一组居然是第一个回来的。其他三组,仍在路上。

晚上7点10分,才吃上晚餐。饭后各分队的带队队长集中到了总体组专家龚建周教授的房间,梳理讨论当天发现的案例。

危房的问题,一上来就引起大家的激烈讨论。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他们的讨论重点集中在危房如何认定上。

对于一些问题户,每个调查人员在介绍基本情况后,乔教授都要问一下“你的判断是什么?大家的意见是什么?”最后给出自己的一个判断。

在讨论过程中,小编还注意到,两位教授一再强调不能推理农户的信息,对于一些调查不清楚的问题,要通过多方询问,多方核实的方式确定,问题认定要有依据,不能靠主观推测。

对于调查的方式方法上,大家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小编从讨论中了解到,当天下午不仅按照抽签的农户进行走访。有一些带队队长还通过随机暗访的方式入户调查,力争公正客观全面地反映扶贫成效,查找出一些隐藏的问题。

讨论的时间越来越长,讨论的重点也从一个个的问题案例上转到了如何稳定脱贫等内容上。对于这个县的进村调查程序和问题汇总程序,都进行了一定的微调。

对于大家得出结论的内容,龚教授都一一记录在电脑中,相关的问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归类,并逐一记录。

晚上11点左右,讨论结束,各带队组长还要到会议室去看队员们当天数据录入上传情况。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