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发布

发布时间:2017-12-29 13:19:55 |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李中平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中国扶贫开发报告,中国社科院,蓝皮书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李中平/摄


2017年12月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承办。会议期间,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学者、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在华国际机构官员就2017年扶贫蓝皮书的主题—中国精准扶贫进展与前瞻,举办了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段应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主持会议,《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主编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介绍总报告。会议同时宣布“中国扶贫研究网”开通。

蓝皮书由总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报告三大部分组成。《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个当今中国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的主题和基本方略。在精准扶贫实践了4年多、脱贫攻坚战还剩3年多的时间节点,本报告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贡献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考察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进展,探讨了未来3年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 本网记者 李中平/摄


蓝皮书指出,近4年来,在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国实现了贫困人口的较大规模持续减少。过去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5564万人,每年减少1391万人。这充分说明最近几年我国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措施,通过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有效冲抵了经济增速放缓和减贫难度加大对脱贫进程的不利影响。我国继过去30多年创造出通过有效管理发展过程实现持续减贫的中国经验之后,现在又在试验和探索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利条件下对剩余少量贫困人口进行脱贫攻坚的做法。最近4年的脱贫进程表明,我国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了符合预期的效果。

蓝皮书指出,2016年,我国共有28个贫困县经过合法的程序,经过申请、内部审核、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由所在省政府正式批准退出贫困县。这是我国自1986年设立国家贫困县以来通过合法程序正式的成批的贫困县退出,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摘帽零的突破。但到2020年要完成所有832个贫困县退出,意味着在接下来的4年多时间(考虑到2020年退出的贫困县需要等到2021年审核评估后才能批准)还有804个贫困县要退出,贫困县退出的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蓝皮书指出,中国精准扶贫实践对世界减贫实践和理论作出重大贡献。将中国精准扶贫所开创出的新的扶贫范式与目前国际上主流的减贫理论框架或减贫战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精准扶贫不仅仅是我国扶贫开发理论和实践的一次提升,同时也创新了国际减贫理论。与世界银行所提出的减贫战略及其支撑理论相比,中国精准扶贫的实践,一方面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原来的“三支柱”减贫理论,另一方面发展了原来以实行亲贫增长战略和提升穷人利用经济增长所产生机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扩大穷人机会的理论。

蓝皮书提出完善脱贫攻坚监督、考核评估制度与方法的三个建议:1.根据脱贫攻坚的目标和任务,完善监督和考评的内容;2.完善考核评估制度,提高考核评估结果的可信度;3.完善监督、考评结果应用政策。

蓝皮书还提出加强和改善生态扶贫的四点政策建议:1.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标准,增加受影响贫困人群的收入;2.确定保护性利用的边界和形式,提高扶贫对象的受益水平;3.探索通过以工代赈形式开展生态扶贫;4.发挥政府和市场合作的作用,加强生态扶贫。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