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2月7日,我国又一场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在北京举行,这就是首届南南人权论坛。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地理位置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因而南南国家就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称。其实,南南合作由来已久,但以前大多是经济技术之间的合作交流。而今天,南南国家第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了人权事业的发展上,来探讨各自国家人民的实际需要,以及如何让80%的世界人民生活得更加安稳幸福。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发挥了什么独特的作用,都有哪些作为呢?
12月7日上午,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开幕。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影
寒冬的北京迎来了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官员、学者共300多人,他们济济一堂,共谋南南人权事业发展的新蓝图。本次人权论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南南人权发展的新机遇”为主题。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本次论坛发来贺信,贺信中指出,人权事业必须也只能按照各国国情和人民需求加以推进,发展中国家应该坚持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人权保障水平。这对南南人权事业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苏里南外交部长德波拉·拜赫勒说:“这次会议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我们将会看到一些具有前瞻性的理念,而且这样的理念也将由我们这些在人权保障方面,有着相似的认知的国家共同参与其中。”
南南国家通常就是指发展中国家,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位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通常又叫做南南国家。“南南合作”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巴基斯坦外交部欧洲司司长阿菲扎尔·马哈茂说:“这是一个新的(合作)机会。中国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聚在一起探讨人权问题,探讨如何改进人权治理,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能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从人权发展的不同角度提供新的想法和办法。”
本次人权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主办,为期两天,会议共有四个分议题和六个分论坛,内容涉及到促进全球人权治理、国家间的健康、教育、医疗、经济合作等方面。这也是首次南南国家聚在一起专门探讨人权事业的合作发展。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立足基本国情,坚持将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时间里已经使本国7亿人口摆脱贫困,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2016年的76.5岁,把实现人民的发展权放在首要位置,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权保障的新道路。
但是目前,依然有不少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不足,经济状况恶化,使得生存、发展等基本人权无法得到保障,那么这些国家该怎么应对这样的挑战呢?
“中国在南南人权发展中,可以提供中国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中国在经济方面、民生方面可以帮他们做很多发展项目,我们可以分享中国的经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李云龙说。
乌干达属于非洲地区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贫困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困扰着当地民众。2016年初中国农业专家来到乌干达,执行为期两年的南南农业合作项目,那一年乌干达出现大面积干旱,中国专家带的种子所种出的水稻和谷子却实现了丰收。
这样的合作项目还推动了当地的就业,乌干达农民珍妮特正忙着给蘑菇浇水,之前她参加了中国举办的农业培训项目,回国后她便建起了蘑菇培育房。
现在越来越多的乌干达民众开始种植蘑菇。当地政府希望将蘑菇种植在乌干达全国推广,让更多民众受益。
联合国驻华系统协调员罗世礼说,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以互相借鉴经验。比如在脱贫方面,中国能够为其他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国家提供更多有益的经验。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帮助如此多的人脱离贫困。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文森特·马丁介绍:“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向全球26个援助对象国派遣了1000多名中国技术专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非洲和亚洲国家。”
东方工业园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埃塞俄比亚高原建起的第一个工业园。厂里的4000多个当地年轻人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很多人没读过高中。但短短两年,这些埃塞俄比亚员工们的制鞋技术就已经达到全球中等水平。
这几位小伙子中国同事分别把他们叫做上海、广州、发展、富强,他们都到中国学习过技术和管理。这个中文名叫做广州的25岁小伙子,已经是第一车间的负责人了,每月薪水相当于5000元人民币。即便是普通员工,收入也是当地平均工资的2倍。他说自己现在管理差不多1400多个埃塞俄比亚干部员工,非常开心。
如今,新的工业园正在扩建,这里将解决当地5万人的就业。截至2017年9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75个,为当地创造了超过20万个就业岗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寻求发展权利、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的共享。首届南南人权论坛为南南国家提供了一个共享共商共建人权发展的平台,为它们如何推进本国各类人权的实现提供思路。
肯尼亚女火车司机(视频截图)
伊丽莎白是肯尼亚首批8名女火车司机之一,她们都在中国接受了为期半年的培训。在中国培训期间,从周一到周六上午,伊丽莎白都在中国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机车实操练习。当地时间2017年5月31日11时10分,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到内罗毕标轨铁路首班列车发车,当天,应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的要求,他所试乘的列车由接受过培训的肯尼亚女司机驾驶。
肯尼亚蒙内铁路乘客告诉记者:“原来的火车又慢又颠,你总得不停查看时间,这个火车非常平稳,你可以坐下来好好睡一觉。”如今的列车速度比以前快了4倍左右,但票价却比当地长途汽车票价还便宜一半。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认为:“有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其他的产业发展就有了基础,我们铁路建设起来以后,就能提供商贸往来,最后活跃起来,提供大量的就业,这对于保障当地的这种就业权、工作权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在一些发展非常落后的国家,人类的基本生存权难以得到保障,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也承担了更多、更大的国际责任,努力捍卫着这些国家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
中国维和军警(视频截图)
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从1990年起中国就积极参与国际维和事业,目前,中国仍有超过了3000人的维和军警,在联合国的9个任务区,参与联合国的20多项维和行动。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累计派遣了60多万援助人员。
“我认为,维和可以看作是人权的基石。没有和平我们就没法保护人权,没有和平,我们就无法构建出人权能够蓬勃发展的环境。”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斯泰茜·林格思说:“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在维护和平、保障人权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对当地人民的健康权构成威胁。2014年一场埃博拉疫情在西非一些国家肆虐,中国全力援助非洲疫区国家抗击疫情,派出超过1000名医护工作者,并在非洲9个国家培训了1.3万名当地医护人员。
2014年5月,中国“光明行”义诊活动来到位于加勒比海以北的巴哈马首都拿骚。年过半百的德克斯特手术前,他的右眼白内障病情已是90岁老人的程度,面临彻底失明的危险。他说:“我太高兴了,因为我的右眼6年都看不见东西了,我不知道医生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的技术非常好,昨天他们给我做了手术,现在我什么都能看清楚了。”
为德克斯特做手术的中国“光明行”义诊医疗队与当地医生配合,在12天里成功完成了超过100例白内障手术。巴哈马眼科医生罗素说:“亲眼看到双方医生配合手术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让我有机会了解中国眼科医生的技术。”
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向69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5万人次,诊治患者近2.8亿人次。
李云龙表示:“用人权这个主线把世界各个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串在一起,大家都来为了人权,保障人权,而合作,而努力,因为归根到底各个国家都是要为自己本国人民生活得好,生活得幸福。”
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首届南南人权论坛可以看作是中国与南南合作的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从扶贫减困到国际维和,从抗击埃博拉病毒到共建“一带一路”构想,中国不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更敞开胸怀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快车”、共享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同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合作共赢。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花楠说:“我觉得现在新的契机已经来临了,因为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是我们所有国家都在寻找的发展基石,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应该致力于通过保障人权的途径来实现,坚持人人平等,也就是说发展不能落下任何一个人。”
常健认为:“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共建共商共享的这样一些原则,实际上是适应了全球化发展一种新的挑战,新的局面,这个是对于整个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一个愿景。”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关乎全人类发展的事业面前,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在人权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各类挑战面前,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如今,中国已经迈入新时代,其中就包括人权事业。而且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和成就有目共睹。人们也期待中国能够在人权事业上提供更多经验、贡献更多智慧、发挥更多作用。而人权领域的南南合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