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卢远华通过层层选拔成为四川省首批执行南南合作项目的植保专业技术员被派到尼日利亚执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食安全特别计划”框架下南南合作项目。
尼日利亚65%的人口务农,70%的经济活动依赖于农业,90%的人口活动与农业有关,但以小农经济为主,耕作粗放,劳动工具简单。在尼日利亚约贝州农业开发项目办公室执行援助任务的两年时间里,卢远华克服环境差、生活苦、医疗条件差等重重困难,深入村庄一线调研,向州农业项目开发办公室递交了7篇英文技术报告,其中使用防治柑桔红蜘蛛技术被收入中尼南南合作专家组编辑的大型电子图书《中尼南南合作图文集》;他开展水稻、玉米、花生、蔬菜等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示范种植面积达6800平方米,培训当地农民450余人。他积极创新农业推广方式,在住地周围建立家庭菜园示范,试种了20多种中国蔬菜,筛选适合在尼日利亚北方干旱少雨地区,砂土保水保肥差的条件下适应栽培的品种和栽培模式,探索病虫害防治技术,得出以围埂低畦窄厢栽培方式较好且便于管理的结果;并给100余家农户送去蔬菜种子,将蔬菜栽培技术翻译成英文,发给200多户农户,还帮助住地周围的25家农户建起了家庭菜园。
2007年,卢远华主动报名参加商务部和农业部启动的援非高级农业专家项目,项目旨在为受援国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协助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体系,为受援国农业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以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宏观调控能力和农业自主发展能力。2009年8月,在出发前卢远华作为中国农业部派往几内亚比绍高级农业专家组组长和植保专家受到了商务部援外司、农业部国际合作司等领导的接见,让他深感此次责任重大。
几内亚比绍属农业国,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8%,几内亚比绍全国79%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在几内亚比绍植保总站工作的卢远华,带领专家组长期奔波在几内亚比绍8省1区的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地调研,累计行程达1.5万公里,掌握几内亚比绍基本国情、农业生产情况以及植保工作现状;积极与几内亚比绍科技人员合作开展农作物品种展示、高产栽培示范工作,在农科院展示4个杂交玉米品种、25个蔬菜品种,进行了杂交水稻品种展示和蓄留再生稻示范;对农业技术职业学校的学生、植保技术人员、植保调查员、重点村干部及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深入田间调查了解几内亚比绍蝗虫、非洲粘虫、芒果实蝇、腰果毛虫、柑桔和柠檬粉虱等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黄板、灯光、糖酒醋液诱虫等物理防治方法以及引进、推广、使用农用烟雾机等综合防治方案,并教给他们收集人畜粪便、农作物稿秆、枯枝落叶、杂草等堆沤有机肥的方法,真正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
2010年4月,卢远华在艰苦的环境下协助几内亚比绍农业、林业部门制定了农业、林业发展规划,建立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体系,帮助提高农业宏观调控能力和农业自主发展能力,圆满完成了中国农业部和几内亚比绍农业部交给他的任务。同时,卢远华根据几内亚比绍的国情和我国援助非洲的发展现状,对我国与几内亚比绍农业进一步发展合作提出两种模式:一是实行“政府支持,企业主导,技物配套,实行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援助形式;二是实行政府支持,建立“中国村”,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的援助形式。他出色的工作和敬业精神得到了几内亚比绍和我国农业部的一致好评。
2010年8月,刚从几内亚比绍援助回国的卢远华,听说四川省农业厅将选派一批专家赴乌干达执行南南合作项目任务。虽然待遇差,在外时间长,他仍然选择了主动报名,说自己越来越了解那片土地,知道怎么帮助他们。2012年10月,他再一次踏上了援非征途。这一次,他将作为专家组党支部宣传委员和谷物生产专家、农学专业组组长,参与中国—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他将在乌干达农牧渔业部农作物和资源局工作两年,帮助乌干达农业技术发展,提升乌干达粮食安全水平。到达乌干达后,他立即与专家组到项目区实地考察,了解乌干达农业概况、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作物品种、种植业现状、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行情及地形地貌、土壤、气象、各项目点需要援助的项目与设备等情况。并提出了“杂交谷子高产栽培示范”“杂交玉米高产栽培示范”“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示范”“花生高产栽培示范”“利用谷物残留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建立丰收仓储藏粮食”等示范项目的实施计划,撰写了《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对乌干达发展玉米生产的建议》等实用技术手册提交给乌干达农业部。目前,他不仅帮助乌干达发展农业技术,还为四川省农业厅“推动农业企业走向乌干达”活动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工作。他提供的翔实的乌干达农业投资环境、政策、有潜力的投资领域等信息让农业厅在选择推动哪些企业走向乌干达时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让企业在是否要参与投资乌干达时能够更准确和更快速决策。
卢远华在《重返非洲》手记中写到,“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相信他和他们这个群体作为踏踏实实干好、干实本职工作的追梦人,他们的梦想一定会实现,一定会成就四川梦、中国梦的实现。祖国将因他们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他们将因是中国人而活的更加出彩。(文字由四川省农业援外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