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推动水稻新技术应用——记塞内加尔项目技术员曾凡成、王力

发布时间:2017-11-29 16:15: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马骅

关键词:水稻,创新,田间管理,塞内加尔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来自湖北丹江口的曾凡成和安徽宿州的王力,2012年5月到2014年3月,被派遣到塞内加尔达加纳执行南南合作水稻技术服务任务。

示范样板推动非洲农民应用新技术

进驻塞内加尔达加纳后,曾凡成、王力借鉴国内农业技术推广经验,决定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从摸清当地水稻生产情况开始。

他们在较短时间内,先后拜访了当地农业部门和塞内加尔河流域土地开发与治理部门的负责人、技术人员,走访了当地水稻合作社、水稻种植大户,深入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当地水稻种植方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询问水稻生产种植技术,初步掌握了达加纳水稻生产的第一手资料。

在调查走访中他们了解到,非洲的农民和中国的农民一样,只有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中才能感受到先进实用技术的重大作用,才能推动非洲农民在生产上应用新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新发展。他们在调查实践中理清了工作思路,确定了今后的工作方向,这就是做示范、做样板、搞培训、当参谋。

育苗移栽种植水稻示范效应

育苗移栽种植水稻是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方式,很多非洲国家都有栽培。2012年8月-12月,曾凡成、王力在达加纳西南6公里的塞内加尔河边的一个农场举办了育苗移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为做好到塞内加尔举办的第一次水稻示范,曾凡成、王力在当地雨季正常播种期推迟1个月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没有合适的示范地点,他们只好到农场;没有农家肥,他们带领合作伙伴,到牧民住地掏钱买肥,装袋、上车、搬运;没有育苗地,他们不怕苦、不怕热,翻耕没有耕作、长满杂草的荒田,制作成标准的水稻育秧苗床播种育苗;育苗季节,他们天天关注着秧苗的成长,中午阳光强、温度高,他们在家坐卧不宁,生怕高温强日灼伤嫩苗;秧苗缺肥、有虫、长草,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田间,给秧苗施肥、打药、除草。

插秧时间到了,大田无钱平整、无钱栽插。

“我们自己出钱请人工平整大田、移栽秧苗”,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刚从中国毕业回国任翻译的迪彦,三人筹资顺利完成了大田平整和移栽插秧的关键生产任务。

大田管理期间,曾凡成、王力天天赤脚在大田里拔草、补苗、查看秧苗的生长情况,每天总是“泥一身水一身”,同伴问这是怎么搞的,天天衣服这么脏?他们笑着说,是塞内加尔的泥巴喜欢我们,专门粘上去的。

示范后期他们刚刚准备放松一下,没想到当地的稻青虫又突然暴发,在2次使用当地杀虫剂无效的情况下,他们根据害虫的特点,重新购买农药,仅1次施药就成效显著。农场主见到他们的真“功夫”,连声称赞。

在曾凡成、王力的精心管理下,2012年12月23日,育苗移栽示范水稻收获,取得了每公顷产量9吨的好收成,同比相邻稻田增产120.5%,首次示范取得巨大成功。

直播水稻创当地产量新高

育苗移栽水稻示范的成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肯定,但对当地劳动力少、水稻种植面积大、管理粗放且都采用直播方式种植水稻的农民来说,他们的称赞仅在心里,却很难落实在行动上。

曾凡成、王力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及时调整思路,确定工作方向,决定2013年旱季开展直播水稻不同播种量试验及高产栽培示范。

调查表明,直播水稻正常情况下大田基本苗要求60—80万,只需种子15—20公斤,但当地农民每公顷播种量达到120公斤,农民把大量的种子撒播到田里,不仅造成种子的极大浪费,而且种子成堆密度大,幼苗拥挤疙瘩苗多,个体瘦小细弱,穗小粒少产量低。

他们认为,播种量大是当地直播水稻低产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就可以带动水稻技术服务工作的全面展开。

2013年3月曾凡成、王力开始了第二次水稻技术示范。他们首先确定了水稻种植示范户河流域土地开发与治理部门水稻合作社社长Iba Sene他答应为中国水稻技术人员所办的示范田提供所有的生产资料和生产用工;选择在Kima种植点开展示范;在没有劳动力的情况下,他们自己平整大田,分厢筑埂,手磨出了血泡,脚被刺划破;他们依据调查,设立了公顷播种量90、75、60、45公斤4个不同播种量的处理,精心播种,并召开了现场培训会;生长期间,他们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制定了科学的肥水管理措施,面对田间的恶性杂草,他们坚持20天不断拔除。

由于曾凡成、王力的精心管理,2013年7月23日,4个处理的直播水稻现场实际收获水稻每公顷产量达到10.8吨,其中75公斤播种量处理,产量达到11.25吨,创造了当地直播水稻产量的新历史。

不断改良种植技术巩固科技成果

2013年8月,为进一步探讨直播水稻大面积公顷最佳播种量75公斤的高产栽培技术,巩固旱季直播水稻示范的科技成果,曾凡成、王力在河流域土地开发与治理部门第三水稻种植区Iba Sene的水稻田,开始了第三次水稻技术示范,目的就是形成系统的直播水稻精量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线路,为塞内加尔水稻产量的提升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这次的示范田,土壤质地沙壤,田间极其不平整,同时由于新做成的田埂经不住田间灌水的浸泡,到处出现垮塌崩陷,播种后的种子被水冲散,田间出苗极少,重新整田再次播种成为必然。

直播水稻田间管理如施肥、除草、补苗等主要工作都要在播种后的第一个月完成。而这时正是当地的8—9月份,白天温度高达40℃以上,如果没有风,稻田里的空气不流动,到处是热气逼人,人在田间时常会出现心慌、胸闷,曾凡成、王力为了拔除田间杂草,补栽“空白”地段秧苗,他们顶烈日、冒酷暑,硬是在田间坚持了工作15天。

2013年12月3日,示范田现场收获水稻,再次传来每公顷产量达到9.24吨的当地高产水平,现场农民欢呼起来,而曾凡成、王力也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曾凡成、王力在塞内加尔开展水稻技术示范工作的两年来,他们不怕吃苦,开拓进取,拼搏工作,在达加纳连续举办3次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取得了每公顷产量11.25吨的当地精量直播水稻高产技术栽培新历史。

根据示范情况,曾凡成、王力先后撰写了“育苗移栽、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育苗移栽、直播水稻不同播种量、直播水稻最佳播种量高产栽培技术工作报告”,形成了“达加纳直播水稻精量种植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成果,为达加纳水稻生产持续发展和产量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文字由农业部提供)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