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留坝:“村级扶贫社”模式 让小香菇带动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7-11-06 13:38:59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张勇 汪艳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扶贫,香菇,贫困户,产业,产业园

航拍视角下的下西河村精准扶贫食用菌产业园。新华网张勇摄

新华网西安11月5日电(张勇汪艳)自从陕西留坝县玉皇庙镇下西河村成立了食用菌产业园以来,这里的产业扶贫成果日渐凸显。据了解,留坝县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培育香菇产业,通过扶贫互助合作社对接龙头企业,为香菇找到最优的销售渠道,让产业园做到“产得出、卖得动”,让村民体会到“有活干、有钱赚”的好日子。

农户抱团取暖“规模定制”从源头铲除“穷根

2016年8月,留坝县在全县11个村试点开展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建设工作,通过脱贫攻坚工作的制度性创新破解基层组织干事没实力、管理没手段、服务没平台等症结性问题,推动乡村治理变革。

“‘扶贫社’在市场主导的产业链中承担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上连龙头企业拿订单,下连农户组织生产搞服务,把所有农户绑在产业链上,扭成一股绳共享产业扶贫红利。”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认为,“扶贫社”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以农民单打独斗为主的方式,使过去的“提篮小卖”成为现如今的“规模定制”,还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破解了小农户无法对接大市场的难题。

正值香菇收获季节,村干部前来支援,义务为食用菌产业园修剪香菇蒂。新华网发(吕鑫摄)

如今的留坝,正在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的订单农业产业模式,在这种模式的带动下,“四养一药一旅游”产业发展热潮风起云涌。“我们只要做好该做的种植养殖流程,到收获的季节,自然会有相应的企业直接到村上来拉货,这种有的放矢的订单式买卖让村民们心里踏实多了。”下西河村精准扶贫食用菌产业园负责人李志福笑着说道。

小香菇带动大产业“造血”机制让村民捧起金饭碗

为引导扶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2016年,下西河村成立了精准扶贫食用菌产业园,采用订单农业产业模式,对接县里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对产业园里的香菇生产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了统一规划,并协调县内的企业和公司统一提供原种、统一种植流程、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香菇、统一品牌销售。

香菇筒上已经长出了新鲜的香菇,村民正在进行采摘。新华网张勇摄

目前,该村已成立合作社负责园区经营,共有参股社员21户,其中17户为贫困户,占比80%。“我们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会从各个方面来帮助贫困户脱贫,如今产业园开始出菇见效,在产业的带动下,下西河村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费、务工报酬和股金分红等方式获得收益。在这样的‘造血’机制带动下,我相信下西河村的脱贫路会越走越宽。”李志福说。

新鲜的香菇去蒂烘干,将以更适宜保存的方式流向市场。新华网发(吕鑫摄)

“因为最近正是采香菇的季节,量太大的情况下我们会剪掉香菇蒂,然后进行烘干,再由公司统一收购。”家住下西河村的村民王成菊是村里的贫困户,今年以来一直在该食用菌产业园里工作。目前在园区工作的工人中,有三分之一都是贫困户,看着渐渐提高的收入,村民们都盼着这条产业能越做越好。

多元化产业扶贫实现贫困群众增收、村集体积累增长“双赢”

今年以来,留坝县在11个村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分两批组建村级扶贫社62个,实现了全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村集体没积累的问题。

仅今年上半年,留坝县72个扶贫社就与5家龙头企业签定土鸡、土蜂蜜、食用菌等订单115个,与贫困户签订合同1430份,预定生猪3035头、土鸡55174只、土蜂蜜61065斤、香菇387.5吨,预计实现产值3800余万元,将带动全县1318户3353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

截止目前,全县73个村级扶贫社吸纳贫困户入股1267户,占贫困户总数的67%,组建电商服务、建筑工程、生产服务、红白理事会等各类服务队,并承接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环境整治等小型基建项目,累计获得集体积累300余万元,参与扶贫社的贫困户人均获得收入2000余元,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积累增长“双赢”。(完)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