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东海)10月16日,在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站,该所研究员夏新界宣布,成功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袁隆平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来之不易,可以列入第三代杂交稻研究体系,未来实现禾下乘凉不是梦。
据悉,由夏新界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经十余年,此项研究成果在产业化开发方面亦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获得10多项自主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巨型稻”新种质及相关品种的成功研发,目前已获得袁隆平院士及多位水稻专家的一致认同与赞许。
夏新界向记者介绍,2011年起,在湖南、广东和海南等多地试种。“巨型稻”具有突出的高产、强抗等显著优势。株高2米以上,株形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穂最高实粒数达500粒,理论单季产量超过800公斤/亩。
“巨型稻”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为充分利用“巨型稻”这一特殊优势,提升稻田生产经济效益,2017年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采用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与现有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成活率亦提高一倍以上,生长周期缩短15-20天,个体重量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1.5倍以上,全部产品实现绿色、优质化,亩均纯收入超过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