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再论脱贫攻坚 脱贫致富系统思考仍然要重视

发布时间:2017-10-10 14:23:06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德中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总书记,系统思考,社会主义公有制,农村,输血

刘德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发表《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第四个国家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他又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他还强调,要发扬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扎根基层、敢挑重担、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各方面坚定信心、积极行动,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合力。

总书记如此重视脱贫攻坚,我们很有必要重温《摆脱贫困》一书,吸取他的经验与精神财富。

习近平离任宁德时,闽东九县市成功脱贫。他的经验就是,贫困地区要改变面貌,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从治山治水这个“笨”工作上下功夫。当前,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也当作很大的政治。

他认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最根本的要靠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关于脱贫致富他的以下系统思考在当今中国广大贫困地区仍然可以适用。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闽东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如今,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要提高人民的精神素质,两者要统一起来。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消极属性,以此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观还会毒化人们的心灵,拜金主义还会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膨胀。因此,我们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修养。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脱贫致富的主导力量。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增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力量,以不断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我们要增强乡村两级的集体经济。应该让人们亲身体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感受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休戚与共的关系,从而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的责任感和信心——这对道德的进步、思想觉悟的提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基础之上的生产实践,是人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最广阔的课堂。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可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农村,必须加强科技兴农的活动。应当强调的是,科学既要用于生产,又要用于精神生活。特别是在农村,要把科学技术进步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这是一个重要思想,依靠科学反对迷信、反对愚昧落后,可以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改变人们的信仰和行为方式,这是战天斗地、与贫困斗争的根本。

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从政策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把生活建立在文明健康的共产主义道德轨道上来。农村有些地方致富以后就大兴土木修庙建坟,求神拜佛,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老区革命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老区要在脱贫致富的事业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继承老区革命传统,发扬老区革命精神,不是老区的地方也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社会主义精神财富,确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本路线,不依赖“输血”,不等靠要。

习近平还提出了大农业观,至今仍然具有启发作用。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它区别于传统的、主要集中在耕地经营的、单一的、平面的小农业。小农业满足于自给自足,大农业则要面向市场,追求农业生产的商品率。农业综合开发,从根本上讲,一是寻求大农业的广阔阵地,这就是农业的多层次开发;二是追求大农业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向农业的深层次进军。通过多层次、深层次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资源开发为主逐步转向技术开发、产品开发的内涵型生产为主;二是以产量型生产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出口型、创汇型生产为主;三是以小商品生产流通为主转向以大批量生产、大范围流通为主。这个观点非常精彩,在许多地方仍然是努力的方向。

(来源:观点中国)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