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花篮前,一对父女的幸福瞬间。陈晓根摄
山东省博兴县居民在跳健身舞。陈彬摄
图③:今秋,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脸上。人民视觉
图④: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水草丰美,牧民乐享安居生活。吴勇摄
这是情系人民的庄重承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是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收入增速持续跑赢GDP,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1200万人,养老金年年涨,药费不断下降,农村平均每年脱贫1000万人以上……经济增速放缓,民生指标却在上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衣食住行是民生,养老、看病、上学也是民生,民生千头万绪,从何抓起?“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一家一户的具体“小事”写进国家大计,架起了支撑人民美好新生活的坚固梁柱。
“腰包”鼓起来。随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推进,各级政府“提低、扩中、控高”,与2012年相比,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3.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尼系数下降,普通家庭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跨越,花钱更有底气。
“饭碗”多起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就业政策“快马加鞭”,创业环境日趋优化,一项项举措密集出台,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减免税费,让企业轻装上阵,岗位更稳;“放管服”改革,让创业者打消顾虑,活力迸发。5年来,全国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4.1%以下。就业稳中向好,“饭碗”越端越牢,劳动者“人生出彩”的机会越来越多。
“短板”补起来。“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新时期脱贫攻坚,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2.8万个贫困村成为主战场。“五级书记抓扶贫”,立军令状,设时间表,“五个一批”工程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地生根,2013至2016年,全国农村累计脱贫556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
基本保障应保尽保。医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88亿人,保障性安居工程总开工量达到3915万套,1000万户居民住进公租房,实现“出棚进楼”的梦想。
一张民生保障网织牢织密,“底线”刻度接连抬升,让暖暖的民生温度传送到千家万户。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钱包鼓了,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关注多了;菜篮子丰富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高了;有学上了,对教育资源均衡的期望更强烈了。民生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大刀阔斧,突破了一些过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关口,解决了一些多年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
从最突出的问题改起——直面看病难、看病贵,公立医院改革扩大试点,取消药品加成,分级诊疗给力,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20年来最低水平;破解办证难、办事难,转变政府职能,审批长跑成了“短途接力”,让百姓少跑腿、不闹心;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户籍改革、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让进城农民获得“起点公平”;商事制度改革,“零门槛”注册、“三证合一”,平均每天涌现万户新企业,让更多市场主体分享“机会公平”;司法改革深入推进,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城乡。
既要有钱花,也要愿花钱。出行更便捷,高铁缩短了时空距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说走就走”成为潮流。迈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不再是奢侈品,而是许多家庭的寻常消费场景。“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网络提速降费行动,让更多人乐享“指尖”生活。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守住生态红线,“大气十条”发布实施,向污染宣战,减轻公众的“心肺之患”。“水十条”“土十条”“河长制”接连出台,一条条河流恢复健康生命,为美丽中国的画卷增添亮色。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充实。老百姓不仅要吃好穿好,更活出了精气神。5年来,文化产业年均增速13.7%,比同期GDP增速高出5.4个百分点,300多项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数字放映场所在县级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文化民生串起有滋有味的新生活。
今天,民生领域“底线”加紧筑牢,“冰点”正在消融,保障网更为坚实,家家户户的好日子传递出这5年中国的发展温度。13亿人的民生愿景汇在一起,让迈向全面小康的幸福乐章响彻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