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慈善超市升级,受助人员凭爱心卡就可到合作的大型商超购物。
公益项目“老人食堂”,专门为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为中度及重度失能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中午11时左右,88岁的邱满娇奶奶就会慢慢踱到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从送餐员手中乐呵呵地接过她的午餐盒。今年5月8日起,一个名为“老人食堂”的项目,让观湖街道100余名户籍老人吃上了物美价廉的爱心午餐。
第一次使用爱心卡在观澜天虹购物,75岁的低保户朱遂卫选购了一提纸巾和一袋大米,价格打了五折。今年7月12日,龙华区慈善超市升级,受助人员凭爱心卡就可到合作的大型商超购物。老人家直说:“在家门口就可以买东西,不仅方便,种类也多。”
每个周末的早晨,外来务工人员阿华都会赶到观澜河边的清湖老村小公园,和球友们来一场痛快淋漓的篮球赛。这是清湖社区民生微实事的代表项目。“真希望这样的公园多一点”,小伙子发自内心地说。
邱满娇、朱遂卫和阿华,3名龙华人不同的生活镜头,折射出的却是同样温暖的主题。他们组合在一起,如同一支简约的画笔,勾勒出当下龙华民政工作从社区养老到公益慈善再到民生微实事创新为民、温馨宜人的多彩画卷。
1社区养老探新路张阿姨们的“家外之家”
每天上午8时左右,年近60的张阿姨都要到观湖日间照料中心(以下简称“日照中心”)“报到”。
在这里,张阿姨和社区一帮老人朋友听音乐、做理疗、组织乐队、享用老人营养餐,甚至平生第一次做起了义工。建成运营才3个多月的日照中心,已成为张阿姨的“家外之家”。
位于龙华区环观中路18号观湖行政服务大厅A栋2楼的日照中心,是龙华区民政部门主导的“街道—社区养老互助服务联动体系”试点探索的关键部分。
落地观湖街道的日照中心,堪称同类中的“豪华版”:总面积达1700平方米,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包括书画阅览室、电脑室、体能提升室、熏蒸理疗室、心理疏导室、餐厅、厨房、日间照料室等功能区。
然而,观湖日照中心的价值体现并不在于这些豪华内设上。
在深圳推广日照中心的几年里,有关日照中心的问题报道不时见诸报端。因为远离社区,或者宣传不够,日照中心建成后,虽然资源优厚,却得不到社区老人的充分响应。
什么才算是最优的养老模式?在有关媒体报道中,老人直言,最好的养老模式就是“一碗汤的距离”,也就是子女在家里烧好一碗汤,端到机构给老人喝的时候还没凉掉。
从“一碗汤的距离”来看,星光老年之家无疑是距离社区老人最近的服务设施。然而,现实却是,社区诸多星光老年之家因为功能单一、资源匮乏,普遍存在空置,甚至有沦为“麻将馆”的问题。
从这些现实的问题和老人需求出发,龙华区民政部门重新调整了社区养老的思路:日照中心资源集中、功能强大、人才济济,可作为整个街道养老体系的“神经中枢”,而近在老人身边的老年之家,则作为中心延伸入社区的“神经末梢”。
一方面,日照中心照常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另一方面,中心承载起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指导、人才输出、服务派送等枢纽功能,通过对老年之家的指导和带动,形成上下联动,优势互补,从而盘活整个街道的养老服务工作,使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资源。
由此,“街道——社区养老互助服务联动体系”的思路应运而生。
观湖日照中心运营团队负责人马超告诉记者,日照中心首先对老年之家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就在各处添置扶手;深圳天气潮热,地面容易湿滑,我们就重新铺设防滑地砖;将卫生间的蹲便改为坐便,增加扶手,扩大入口,保证轮椅均可以推进去等”。
同时,日照中心购买服务包输入老年之家,派驻专业人员值守。如今,观湖街道6个社区的老年之家已经被纳入日照中心的联动体系,通过日照中心运营团队的专业化优势,将餐饮服务、康复服务、娱乐服务等输送到老年之家。
前文所述公益项目“老人食堂”,正是日照中心承接的项目,专门为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为中度及重度失能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如今,145名失能老人正在享受这一服务,在龙华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公益慈善谋变慈善超市的升级之路
今年7月12日,龙华区慈善超市项目爱心卡合作单位在观澜天虹商场、民治岁宝百货正式启动。今后,受助人员拿着可以充值的爱心卡,即可到合作超市自行采购所需商品,不用再拘泥于慈善超市一处,采购的便利性以及采购商品的品种都大大拓展。
一张小小的爱心卡,承载的是龙华慈善会对于基层公益慈善创新的深刻认知。
2014年1月20日上午,彼时的龙华新区首家“慈善超市”在清龙路港之龙科技园内揭牌诞生。受助对象每月可在慈善超市内购买一定数量的生活物品,按五折收费。其它困难人员可凭有关证件和证明按保本低价的方式购买超市生活用品。
龙华区慈善会秘书长刘会峰认为,慈善超市同时兼容了低保救济与物资捐赠两大功能,但究竟侧重于哪一方面,并未明确。
与商超合作推出爱心卡正是龙华慈善会对于慈善超市功能定位的一次改革,“把福利补贴和物资发放分开,将物资的采购和发放交给商超,受助人一张福利卡,我们管定期充值,并提高额度,他选择的范围大了,也更便利了,质量也有了超市兜底,运作成本大大降低。”
“瘦身”后的慈善超市,专注于做大社会捐赠。就在今年6月28日,龙华慈善会联合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率先推出“爱心篮”特色公益项目,后者向龙华区慈善会捐出3万份食品抽检备份样品,价值约100万元,包括大米、面粉、食用油、醋、酱油等。
按照龙华慈善会的设计,慈善超市将走向社区,建设一系列物资发放点,打通社区层面的捐赠输送渠道,同时,扩大资助对象,从低保户扩大到困难劳务工人员、孤寡老人、妇儿等人群。
刘会峰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将龙华慈善会的其他项目,如慈善银行,同社区慈善超市的布点结合起来。前者的设计在于积累存储爱心人士的爱心时间,“既动员物资又动员爱心时间”。
除慈善超市升级之外,龙华慈善会的又一大动作在于冠名基金的发布。
今年8月8日,龙华区慈善会隆重举行第二届会员大会暨慈善发布会,当场发布16个冠名基金及专项基金,捐赠金额超1800万元。其中,卓越集团捐赠600万元,成立“卓越慈善基金”,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对口扶贫济困帮扶、龙华区困难群体关怀救助等。
“慈善会的角色就是催化全社会的慈善氛围,推动‘人人慈善’。”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批量发布冠名基金,是龙华区人人慈善的一大跃进,核心就在于实现了龙华区慈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在16个冠名基金中,超半数是企业冠名基金。发动企业参与公益慈善,并推动企业慈善升级,正是龙华慈善会实施冠名基金的核心要义。
冠名基金带给龙华的最大改变就在于企业慈善,“让企业的公益慈善行为从零散、随意走向了体系化、专业化”。
3稳中求进民生微实事变身“民心大工程”
周末一早,杨柳姗小朋友便和社区的小伙伴相约来到了“轮胎乐园”。
这是大浪石凹社区一处妙趣横生的所在:四周围挡爬满了绿色藤蔓,给火热的夏天营造出一片阴凉;16根方形水泥桩披上了“轮胎外衣”,掩住了锋利的棱角;乐园里遍地是用轮胎制作的游乐设施。
当小朋友们童稚而欢快的笑声回荡在“轮胎乐园”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一片欢乐的海洋,不久前还是一处被控停的建筑工地,里面荒草丛生、杂物横陈。
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实施,让这一处荒废的建筑工地命运逆转。200多只彩绘轮胎的入驻,魔幻般地造就了一处儿童成长和亲子互动的场所——“轮胎乐园”。
在龙华,类似轮胎乐园的民生微实事项目不胜枚举。截至8月底,龙华全区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277个,通过审批项目1583个,涉及金额1.99亿元。
作为民生微实事的牵头部门,龙华区民政局将其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保障民意、简化流程、避免漏洞、明确职责、强化监管”为原则,以“规范、创新、特色”为目标,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微实事落地。
加强统筹指导,科学合理制定指导意见。区民政部门联合区委组织部印发了《龙华区2017年社区民生微实事指导意见》,对各类项目资金占比和实施时限等进行优化调整,并指导街道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同时新增了统一街道社区民生微实事标识、建立项目观察员制度、建立区级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库和新增规范项目档案管理等内容。
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掌握项目动态信息。目前,区民政部门牵头建立了社区民生微实事季度例会制度、业务骨干月例会制度、动态信息定期上报制度,及时掌握并研究解决了大量项目实施中的疑难问题,有力推进了项目的开展,并为区领导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合理高效利用。区民政局建立了一整套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包括现场检查工作常态化、职能部门联动、实地观察员制度等等,其中,“社区民生微实事实地观察员”项目,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每个街道聘请两名专业社工,专职对微实事项目前、中、后全面监督,独立参与、实地观察,确保专项资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颇具监管创新意义。
加强指导,全力推进特色项目实施。为促使微实事项目既满足群众普遍性需求,又彰显龙华特色,民政部门在解决群众急、难、小事基础上,集中打造一批特色项目。建立2017年区级社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库,项目库分“必选项目”和“自选项目”。
其中第一批“必选项目”重点推进“社区减防灾队伍建设及居民减防灾宣传教育项目”和“社区养老联动及互助体系工作项目”,在全区营造了一种减防灾教育和养老互助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具有龙华特色的项目品牌。
以民生微实事为纽带,诸如社区插花地、垃圾场,一经对接居民需求,迅速变身为便民乐民的新设施、好去处。一系列服务项目,诸如“老人食堂”的落地,更是让社区居民真正共享发展成果,民生微实事变身民心大工程,在社区层面引发极大回响。
4增量提质
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创建加速奔跑
上个月底,龙华区第一批民办学校项目社工岗前培训正式开班。
在龙华五年建区史上,针对民办学校项目社工的培训,这还是第一次。
“让社工回归专业”,是这次培训举办的初衷,而建设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社会工作示范区,则是此次培训的大背景。
2016年11月,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复龙华成为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
作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区之一,龙华区肩负着为国家社会工作创新发展探路的使命。如何开辟出一条具有龙华区特色且具有广泛复制价值的社会工作发展之路,成为本年度龙华民政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社工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关键,也是凸显社工价值之所在。经过前期深入调研和智力引进,龙华民政局确定通过实施“春华工程”,在社工“提质增量”上做足文章,一方面,借鉴国内外企业、学校、医务、禁毒等领域的优秀经验,加大对专才社工的培养,回归社工专业价值,打造社工人才聚集高地,另一方面,按领域、分类别拓宽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引导社工在社区建设中释放最大能量。
基于此,本年度民政部门大力推进民办学校社工服务,由政府和相关民办学校按比例配资,提供家庭教育、安全教育等专业社工服务。同时,拓宽医务社工服务范围,由1家医院试点拓展至4家,协助解决病患住院或治疗期间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提供综合服务累计2242人次,开展病房探访900人次,8个个案,处理纠纷6起,协助医护人员开展院内支援医疗服务20次。
在拓宽社工服务领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榕树家园”项目。
这一项目立足于前期龙华区创建和谐园区(厂区)的基础,通过引入社工,充分运用社工的手法,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为企业及员工提供劳动争议案件调解、普法宣传、心理咨询、困难救助、个案辅导、社会融合等服务,建设发展、共享、融合型园区(厂区)。
据了解,与此前的和谐园区建设相比,“榕树家园”项目特点鲜明:
一、工作理念从立足于社会矛盾预防、控制、化解向企业和员工发展、共享、融合转变,以达到从“管控”向“服务”提升。
二、工作范围由单一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向企业资助的个性化菜单式市场服务拓展,并鼓励社工机构开展特色服务,实现惠民保障功能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
三、工作经费由政府买单逐步向社会资助过渡,公共服务试点社工购买服务经费由政府、企业按照1:1比例进行资助,市场服务和特色项目服务由企业和社工机构负责经费保障。
四、工作载体向社工服务站实体化建设提升。2017年,龙华民政部门计划引入50名企业社工,在全区6个街道试点建立8—10个园区社工服务站,以项目团队形式在各园区开展服务。
随着社区居民对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功能修复、社会融入、社区参与等服务需求越来越多,龙华民政部门还将发挥社工立足社区、根植一线、贴近群众的职业特点,将探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转型升级,大力支持引导社工在创新社区治理机制、回应社区居民需求、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区参与、融洽社区居民关系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