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学:脱贫攻坚路上的“牛支书”

发布时间:2017-09-25 15:12:26  |  来源:中国网·中国扶贫在线  |  作者:扶贫办  |  责任编辑:焦梦
关键词: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土地改革


左文学在贫困户王学英家嘱咐其小孩要好好学习

为民谋出路

  “思变、求变、改变,为民而谋,要谋就谋大出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让左文学看到了机遇,更坚定了他抱团发展、脱贫攻坚的信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要搞土地改革,就要让农民得到真实惠。他通过召开院坝会,采取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土地确权的好处,让老百姓知道土地改革是盘活土地资源,不改变土地的性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还可以贷款来搞种植、养殖、加工等,有利于更好的发展,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很快在村里成立了土地确权办公室。一场土地确权改革的行动在塘约拉响,2014年12月,成立了“土地流转中心”,由党员带领村民可将土地流转入或土地入股合作社,将农户自家耕作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发展,把人、钱、土地整合起来经营。按照合作社占30%、村集体占30%、村民占40%进行利润分成。2015年种植150亩浅水莲就得了丰收,当年,村集体经济分红就达76万元。

  看到了合作社的效应,村民加入合作社从起初的十几个人变成了2900多人。为把合作社的功能健全,左文学还组建了劳务输出公司、妇女创业联合会、建筑合作社、老年协会、运输协会等,让每一个村民都有活干。全村有210名驾驶员,砖、木、漆、电技术人员800人,汽车、摩托车修理工15人,大部分的留村青壮年都基本学会了一项技能,老百姓收入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土地确权的基础上,他又顺势而为,同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七权”精准确权,实现了产权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的分离,清晰了集体与个人的各类产权,为塘约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塘约之约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就得大兴产业,做强经济”,左文学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勇立潮头,大胆尝试,探索出“三变”改革的塘约模式,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采取规模化、公司化的农业经营方式,众筹联营、村社一体、抱团发展。全村4864亩土地流转,发展了晚熟脆红李520亩,核桃500亩,软籽石榴200亩、绿化苗木612亩;蔬菜种植蔬菜150亩,浅水莲藕150亩,2016年村集体收入从2014年的不足4万元提到高20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4年不足4000元提高到近万元。

  经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等中央领导同意,为探讨《塘约道路》一书出版的意义,进一步研究总结塘约村基层建设经验,深化农村改革,助力脱贫攻坚,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12月10日在北京共同举办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塘约村被授予“中宣部《党建》杂志社联系点”牌子。塘约之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典型,备受全国关注并广泛推广。2017年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塘约道路)的三个关键词》,阐述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力量是(塘约道路)最突出的主体,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注解和诠释。2017年3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陈敏尔同志到塘约调研,对塘约村扶贫模式给予充分肯定。陈敏尔与左文学定下了这样一个约定:“什么时候村集体资金能够到500万,甚至1000万,农民人均收入什么时候能到2万元?来一个翻番之约。”对于省委书记的这个约定,左文学是有底气的, 2016年,塘约村的村集体资金已经突破200万元,他坚信用三至四年时间一定能完成这个“翻番之约”。

    如今的塘约,一幢幢别致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绿树丛中,显得生机盎然。“三变”改革让塘约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脱贫新路,相信,在左文学这样的“牛书记”带领下,塘约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图文由国务院扶贫办提供)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