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风沙奋斗六十余载 阜新彰武沙漠变绿洲

发布时间:2017-09-22 08:40:16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吴佳潼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彰武,全县,辽宁,固沙,造林

2017年9月21日下午,辽宁网络媒体行记者走进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村辽蒙边界林。图为辽蒙边界林界碑。中国网记者 吴佳潼 摄

中国网阜新9月21日讯(记者 吴佳潼)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了解辽宁生态变化,20日,50余家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的记者走进辽宁,实地感受辽宁省近些年的进步与改变。

21日下午,辽宁网络媒体行记者走进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村辽蒙边界林,了解彰武六十余年的治沙历程,感受彰武县由荒漠变绿洲的惊人变化。

走进辽蒙边界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树林,生机勃发。然而,早在几十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风沙肆虐,灾害频繁的黄沙瀚海。历经几代人与风沙的斗争,以“大漠风流”的拓荒精神,将漫天黄沙变成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到34.5%;粮食产量从不到1亿公斤到超10亿公斤。

固沙造林 构筑辽西北第一道绿色屏障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占全省沙化面积总量的四分之一,是辽宁省最大的风沙区。

彰武的东南方向便是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如按7级-8级风速计算,彰武的沙尘仅需1个多小时就可抵达沈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严峻的沙漠化程度,引起了世界、国家和省市的极大关注,也使彰武成为辽宁土地荒漠化、生态最脆弱的区域。

固科尔沁风沙,建第一道生态屏障,兴县域经济是解决全县人民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建国以来,辽宁省沙区人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林业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固沙造林,植树种草,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为了治沙,1952年,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章古台镇成立。创业之初异常艰苦,既无经验可借鉴,又无中外资料可参考,探索是唯一出路。为了掌握流沙活动规律,科技人员守在沙丘上昼夜观测,盛夏正午沙面达到56℃,夜里温度有骤降到0℃;为了筛选固沙灌木,揣着窝头咸菜,踏遍了方圆几十里大大小小的沙丘。

试验、失败、总结经验、再试验。在只有六个人、三间土房的试验站上,辽宁防沙治沙科研事业就此开启。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固沙所填补了中国灌木固沙史的空白,打造出中国第一片樟子松人工林,将茫茫沙海变成苍翠林海,为我国三北地区生态建设提供了防沙治沙、固沙造林的成功经验。

随着防护林体系的建立,全县平均风速由50年代的3.4米/秒,降到1.9米/秒,扬沙天气由过去的40天减少到18天,风沙侵害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被率由2001年的23.3%增加到2009年的34.5%,九年间净增11个百分点。

1  2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