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一个月有2000元补贴,政府还把我们一家三口纳入低保。”新疆乌恰县巴音库鲁提乡巴音库鲁提村村民玉木尔阿力·阿玛提说,他当了6年的护边员,这几年,护边员补贴从原来的200多元涨到800元,又涨到2000元,让他格外满意。
就业保持平稳、教育更加公平、保障扩面提质、看病更加方便、居住不断改善、生活更加便利……人民群众越来越有获得感。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绘就新疆民生建设的新画卷。
医保上了双保险
2015年底,搬进新家的布尔津县窝依莫克乡也拉曼村牧民叶尔波力·赛哈巴提,正在自家亮堂的小院为羊圈中的羊羔喂食。他乐呵呵地说:“放了十几年羊,我做梦都想不到,自己有一天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叶尔波力·赛哈巴提如今的幸福,得益于近年来新疆不断推进的定居兴牧工程。定居兴牧、安居富民等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相继实施,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全疆的共识和行动。
让各族群众感到温暖的事情不止这一件。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塔里木河畔到阿尔泰山下,从南疆到北疆,从城市到乡村,就业、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安居、暖心、兴边、安全等九大惠民工程遍地开花。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断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使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与温暖。
2016年,新疆先后实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城镇职工大病保险,为所有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城乡居民、城镇职工)筑起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双保险”。据自治区人社厅统计,截至今年8月,新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共赔付66265人次,累计赔付金额2.92亿元,单例最高赔付6.68万元,减轻了参保人员因意外伤害带来的经济负担。
一项项惠民举措接连出台,一项项惠民工程逐一实施……近年来,新疆坚持把本级财政支出和对口援疆资金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真金白银的投入,使2000多万各族群众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托起“稳稳的幸福”。
转移就业暖南疆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南疆四地州是新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自治区集中力量补上南疆民生短板,让南疆各族群众得到实惠,过上好日子。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这儿上班,一个月收入加起来六七千元,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多亏了党的好政策。”新疆雪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阿卜杜热伊木·麦提克日木说。
今年4月,自治区启动喀什、和田两地3年10万人转移就业计划,着力解决南疆就业问题。如今,像阿卜杜热伊木·麦提克日木一样,喀什、和田两地近4万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受益于这项就业惠民工程,转移到东疆、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就业,开启了新的生活。
近年来,新疆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区域,实施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短平快”项目等,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纺织、服装、地毯、刺绣等企业实现稳定转移就业。2014年至2016年,南疆四地州共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86.7万人次,占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六成。越来越多的南疆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走进厂门,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身份发生了变化,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如今的南疆,学校已成为最亮丽的一道风景,15年免费教育为越来越多的家庭筑起美好未来的根基。“民生改善,最大的变化就是教育。”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党委副书记、州长迪力夏提·柯德尔汗深有体会,“全面优质的教育,是南疆发展的希望。”
一户一策断穷根
2016年3月11日,伊吾县盐池镇4个村举行脱贫民主评议会,279户脱贫者郑重地在脱贫册上摁上了红手印,从那一刻起,“贫困户”这个称号在盐池镇消失。为那一刻,新疆哈密地区伊吾县盐池镇原党委书记马卫东努力了将近5年。
阿尔通盖村村民托乎提汗·艾则孜一家4口人每年只能靠给别人放羊和低保维持生活。马卫东了解到她有打馕的手艺后,带着几名干部帮助托乎提汗·艾则孜修建了馕坑和遮凉棚,让盐池镇每个商店柜台都摆上托乎提汗·艾则孜的香馕,扩大销路。仅用3年,托乎提汗·艾则孜一家的年收入由当初不足1万元增加到8万元,迅速实现了脱贫。
挖出了穷根,还得找对让群众富裕的出路。新疆喀尔里克有限公司落户盐池镇农副产品产业园区,北牧盐池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宣告成立,新疆冰雪果业有限公司悄然而至……乡里500多名富余劳动力经过免费培训,走进了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由村民变成了产业工人。2015年底,盐池镇人均年收入达15751元,在伊吾县排名第二。
2013至2016年,新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61万人减少到122万人,139万人实现脱贫。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6年,全区有60多万贫困人口、810个贫困村、5个贫困县通过了贫困退出验收核查,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55元,贫困群众的钱包慢慢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