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职教是有效的扶贫途径

发布时间:2017-09-14 14:21:30 | 来源:中国教育报 | 作者:邱学华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扶贫,学校,贫困,脱贫,工作

原标题:深耕职教是有效的扶贫途径

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7年的努力,我国已有7亿多农村人口实现了脱贫。在国际上,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但是,目前我国尚有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因此,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打一场扶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策略,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落实到户、到人。

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做点什么?我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做教育扶贫工作30多年,发现帮助贫困地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是一条教育扶贫的有效途径。自治州地处湖南西部山区,集居土家族、苗族同胞,经济比较落后。

当我1984年第一次走进湘西时,是应邀前去讲学,既作讲座又给小学生上示范课。自治州教科所把名额分配到各区、县,但无法满足大家的要求,许多教师就自费参加。有一位教师卖了一头羊,跑了一天的山路,赶到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听课。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促使我走上教育扶贫之路。

我前后十多次去湘西,为贫困山区教师免费讲课,并帮助贫困山区学校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结对子、一帮一。但这些扶贫工作仅能改善几所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一些教师的学习机会。捐钱也是解决一时的困难,但对家庭脱贫影响不大。因此,从2006年开始,我把教育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职业学校。当时我有个想法,就是钱是用得完的,只能救急,不能脱贫。如果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人就业,这个家庭就有了固定收入,就能真正做到脱贫。我先在猛洞河职业专修学院,后在吉首市职业中专学校讲课,前后整整做了10年。

进职业学校的大都是贫困家庭孩子,虽说现在职业学校不要学费和伙食补助,但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生活费和往返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加上大部分贫困家庭劳动力不足,因此一部分学生中途辍学了。

对此,我在职业学校设立贫困学生奖学金,每人每年300元—500元,由个人申请,学校审核。我委托吉首市一位小学数学教研员负责此事,每年9月我把奖学金汇到其银行卡,由学校举行颁发仪式,他负责把奖学金发到每名学生手中。这种形式深受学校、家庭、学生的欢迎。近几年,职业教育发展快,学生人数剧增,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增多,但家长听说有奖学金,花不了多少钱,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也不行。我求助于沿海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让学校负责人协助湘西学生在广州、绍兴地区实习,优先安排就业,并帮助学校培训师资,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10年来,这种扶贫形式初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受帮助贫困学生达到320多人次,帮困家庭200多户,其中80%的家庭基本脱贫。

实践证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是一条有效的教育扶贫途径。有一位罗同学,母亲因车祸离世,家里还有一个瘫痪的弟弟,家庭生活十分困难。罗同学连续3年得到500元奖学金,毕业后在杭州找到了工作,后来又将父亲接到同一工厂里做清洁工。还有一位龙同学,父母体弱多病,弟妹又多,家庭相当贫困,也连续获得500元奖学金。在各方面帮助下,他完成中专学业,后来进了东莞一家电器厂。由于工作认真,一年后升任主管,不仅做到了自家脱贫,还帮助安排家乡200多人就业,真是“一人就业,脱贫一片”。

(作者:邱学华,系常州大学尝试教育科学研究院特聘院长)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