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妇联助推妇女儿童甩掉“贫困帽”

发布时间:2017-09-07 13:32:09 |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作者:吴军华 李菁雯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妇女,贫困,妇联,爱心,福州市


从6月起,福建省闽清县塔庄镇茶口村,每天一大早,詹桃英、黄秀英两户贫困家庭每天都起大早,忙着分拣、装袋、打包、搬运自家生产的粉干,准备往福州市区发货。这期间卖出的粉干,是这两个家庭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订单。这也是福州市妇联探索“互联网+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果之一。

福州市妇联依托市、县妇联组织的微信公众号,开设“爱心集市”专栏,帮助贫困妇女在网上宣传销售她们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手工编织品等,同时积极牵线搭桥,广泛发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通过“爱心集市”订制、购买贫困妇女的产品,共同帮扶贫困妇女在家门口搞生产、在网上当“微商”,促进她们有效对接市场、增收脱贫。

为了让“爱心集市”长久办下去,让更多贫困妇女知晓并运用好这个平台,福州市妇联从福建省推行的“一呼百万”微信工作法中吸取经验,建立起福州妇女的“姐妹微信群”。短短几天,形成一呼百应的号召效应。进入福妞“爱心集市”,闽清茶口粉干、永泰山茶油、永泰李干等各色农家产品扑面而来,越来越多的贫困妇女实现了“老板梦”。

在“爱心集市”兴起前,福州市妇联与市、县、乡镇、村四级妇联组织上下联动,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深入贫困村入户摸清贫困“大数据”,与市扶贫办进行常态化对接,利用其建立的脱贫攻坚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与各级行业部门对贫困户精准扶贫业务协作。

2016年福州市实现国定贫困对象全部脱贫,贫困妇女儿童占了三分之二。

妇女居家灵活就业推动增收

食用菌产业是罗源县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秀珍菇产量约占全国的70%,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5年度中央产业扶贫资金发放当地贫困妇女后,福州市妇联、罗源县妇联推出了“基地+农户”又一扶贫新模式。

“罗源巾帼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便是在妇联组织的推动下,成立的妇女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黄銮英是远近闻名的“种菇女状元”,她的食用菌基地是省级巾帼示范基地。为了帮贫困姐妹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她把自己多年的种菇经验传授给周边的农妇,培养了一批批本土食用菌“土专家”,成为巾帼扶贫脱贫的“领头雁”。她与当地妇联组织联合在合作社启动“三变”改革试点,即让贫困妇女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领分红。

如今,黄銮英的“娘子军团”从成立时的10名成员增至258名,实现了周边农妇在家门口上班赚钱的梦想。

去年以来,福州市妇联将“巾帼脱贫攻坚行动”纳入市委扶贫工作政策文件中,积极开展“妇联+政府部门+企业(基地)+农户”扶持妇女增收致富合作项目。

由政府做担保,对接金融部门提供小额信贷,妇联筛选一批有实力、有爱心的巾帼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将贫困户的借款捆绑入股企业,进行投资分红,由基地帮助引导妇女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扶贫优势项目,让每一名贫困妇女都能得到一定红利,实现了零风险投资分红。

聚社会力量“补”贫困群体需求的短板

2014年3月,在福州市妇联的推动下,福清市妇联创新巾帼志愿者模式,精心组织指导三山镇坑边村率先创建了“爱心妈妈帮帮团”。“爱心妈妈”们来自各行各业,她们发挥各自所长,尽己之力帮扶村中贫困户、留守孩子和老人。近年来,在这支队伍品牌效应下,全市已有4600余名妇女加入了“爱心妈妈”团队开展志愿服务,这些“爱心妈妈”们用爱心和亲情去温暖乡村里的贫困群体。

福州市妇联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民间社会慈善组织合作的方式,将社会各界力量“联”在一起,带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向贫困地区流动。另外,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爱心帮扶公益活动,开展公益募捐帮助贫困“两癌”妇女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实施“春蕾计划”助学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开展“女性生殖健康团体疾病保险”活动,防止妇女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近三年来,通过社会力量共筹集爱心款838.8万元,救助贫困妇女儿童5800余名。福州市妇联结合群团改革契机,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她力量”,打出了“联”字组合拳,共同破解脱贫难题。(记者 吴军华 李菁雯)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