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映红脱贫路 干群携手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7-09-05 10:29:33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 张锐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帮扶,工作,力量,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驻村帮扶则是脱贫攻坚有效载体。如何更好的统筹各方扶贫力量共战脱贫攻坚,如何进一步提升“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成效,如何科学监管“五个一”帮扶力量?都是影响脱贫成效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难题,九寨沟县立足工作实际,努力构建“1453”党建帮扶工作机制,进一步凝聚力量、找准着力点,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巩固常态成效、融洽干群关系的共赢效果,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探索出了一条新时期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创新之路。

九寨沟县地处四川省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与甘肃省文县、舟曲、迭部县和四川省若尔盖、平武、松潘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5286平方公里,下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户籍人口6.6万人(少数民族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万人。全县共48个贫困村1786贫困户6537贫困人口。2017年,九寨沟县作为全省16个摘帽县之一,全年要完成36个贫困村退出、2957名贫困人口减贫,任务责任空前重大。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九寨沟县紧紧围绕“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坚定推进“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组建驻村工作组48个,37名县级领导、62个帮扶单位、48名第一书记、48名农技员入驻贫困村。几年来,在五支帮扶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九寨沟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至2016年分别实现减贫1124人、1280人和1050人,退出贫困村7个,贫困发生率由13.6%降至6.5%,被评为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五个一”帮扶工作机制也暴露出一些短板,主要表现为:一是帮扶力量“差异化”导致扶贫节奏“散打”。“五个一”帮扶力量覆盖了从机关到农村、从行政到企业的联合工作组,但各支帮扶力量在工作性质和业务水平方面存在差异,未能完全形成攻坚合力。二是帮扶措施“空心化”导致扶贫过程“观花”。个别帮扶力量多以临时性走访、突击式慰问开展帮扶,帮扶规划及措施不切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工作流于形式,导致扶贫成效欠佳。三是帮扶监管“形式化”导致扶贫成效“悬空”。“五个一”帮扶力量覆盖面广、人员构成复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对各支力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之管理力度较为疲软,导致各项扶贫政策未能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九寨沟县坚持强化党建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始终把建设坚韧有力扶贫力量作为重中之重,通过“1453”党建帮扶工作机制建设,全力发挥“五个一”帮扶力量作用,形成了帮扶力量抱团发展、整体联动的帮扶格局,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持。其主要做法是:

“一个目标”,定准思想基调

九寨沟县在2017年年初就以全委会规格部署“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并将“全域奔康·幸福九寨”作为重要内容,鲜明提出“决战脱贫摘帽、决胜2017”的重要目标,绘制了2017年脱贫摘帽的“战略图”,凝聚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项举措”,夯实帮扶基础

结合实际创新举措是推动工作成效的重要方法。今年以来,九寨沟县立足实际,突出问题导向,着力在帮扶力量的优化配置、科学指导、工作机制、关怀激励等方面创新举措,促进“五个一”帮扶力量作用发挥“最大化”。

(一)优化配置帮扶力量,突出“针对性”。在原有“五个一”帮扶力量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村退出时间、脱贫难易和帮扶力量综合实力、专业对口的情况,按照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原则,进一步选优配强各村帮扶力量。制发《九寨沟县2017年县级领导联系乡名单》《九寨沟县2017年科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名单》等文件,先后调整1名联系领导、188名驻村干部、6名第一书记,确保48个贫困村、1个“插花式”非贫困村“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全面压实“谁在帮”的工作责任。

(二)科学制发实施意见,突出“指导性”。结合省、州相关要求和九寨沟县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制发具有九寨沟特色的《“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实施意见》《任务责任清单》《考核细则》等文件,对“五支”帮扶力量怎么帮作出了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各帮扶主体职能职责,科学指导各帮扶力量在帮扶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建立“常规动作”与“创新动作”相结合的考核机制,依靠“常规动作”考核刚性指标,注重“创新动作”考核加分指标,进一步明确怎么帮。《实施意见》得到省政协副主席赵振铣同志的充分肯定。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突出“系统性”。充分发挥“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总开关”的作用。坚持 “每月一清单”“每月一通报”“每月一研判”的模式,确保每月帮扶工作有重点、有成效、有典型,有效推进帮扶工作落实落地。创建“五个一”QQ交流群,形成“网格化”管理格局,系统性开展“网上办公”,实现基础工作网上安排,报送材料网上交账,工作效率网上提升,有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四)丰富载体强化激励,突出“务实性”。采取物质关心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关心关爱一线干部。每年落实10万元村级办公经费和10万元乡镇干部伙食补助;每年投入第一书记经费人均3.6万元;先后提拔重用19名第一书记。今年以来,1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1名农技员受到省委表扬;3个帮扶单位、4名第一书记、2名农技员受到州委表扬;与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联合主办“寻找九寨沟身边最美第一书记”主题宣传活动,推选出5名最美第一书记,让基层干部学习有榜样、比对有标杆。

“五大行动”,注入帮扶活力

今年以来,九寨沟县将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贯穿各项工作始终,以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为载体,全面开展“践行一线工作法、千名党员进农家”活动,让全县党员干部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来聚焦聚力脱贫攻坚。

(一)实施“联系服务”行动,变管理为服务。一是责任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按照“一线工作法”总体要求,成立专项工作小组101个,实行责任“人头制”工作机制,形成横纵联动工作格局,大力推进“重心下移抓基层、群策群力打基础”。二是结对认亲。按照“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原则,全县3809名党员干部与农村10334户群众结对认亲,实现贫困户、非贫困户联系全覆盖。三是深化服务。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广泛收集社情民意,着力解决问题,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加深干群“鱼水情”。共开展入户走访1.46万人余次,慰问困难群众2.91万余人次。

(二)实施“蹲点调研”行动,变被动为主动。一是领导带头走基层。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率先践行一线工作法,37名县级领导每月到联系乡镇、村蹲点不少于3天,与群众同吃、同住,带头进农家、带头解难题、带头助增收,实现村情、社情、民情“三清楚”,共收集意见建议48条,解决群众急难愿盼问题42个。二是部门发力促发展。62个县级帮扶部门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院坝交流等形式开展党员结对共建、蹲点调研行动,参与所联系乡镇、村帮扶计划制定、提供各项绿色通道,帮助联系村制定发展思路132条,提出发展意见建议96条。三是干部合力解民忧。按照帮扶力量“抱团帮扶、合力攻坚、促进发展”工作思路,重点围绕推动精准扶贫、基层组织建设、为民办事服务、发展集体经济等,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共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20余起,为民办实事好事81件。

(三)实施“精准宣讲”行动,变说教为引导。一是科学制定宣讲读本。通过各类调研,收集各类意见、建议,找准脱贫攻坚工作薄弱环节,编制印发《九寨沟县脱贫攻坚宣讲读本》1.5万本,确保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贫困户人手一册。二是创新宣讲务求实效。县委中心学习组创新学习方式,把课堂从“机关”搬到“扶贫现场”,通过典型示范、现场讲解、座谈交流等,先后开展了3次扶贫攻坚、“四好村”创建现场交流会,全面提升各级干部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三是精准宣讲全面覆盖。县级领导带头深入联系乡、村全面宣讲省州党代会精神,22个脱贫攻坚专项部门结合自身工作开展精准宣讲行动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创新创业的参与率和社会评价的满意率。全县共开展精准宣讲120余场次,参与干群达6000余人次。

(四)实施“对账销号”行动,变问题为成效。一是健全台账夯基础。在开展联系服务、蹲点调研行动中,广泛收集民生焦点问题,摸排矛盾隐患,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民情台账。全县共建立民情台账143本,收集民情信息1248条。二是联席会议议民情。每月县级领导定期深入联系乡组织召开“五个一”驻村帮扶力量联席会议,集中研判收集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逐条评估、逐件分析、逐件化解,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召开联席会议34次。三是群策群力定方向。结合销账情况,驻村帮扶力量采取与群众座谈、与村干部共议的方式,明确当前工作任务,拟定下月工作计划清单,精准发力推进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

(五)实施“能力促进”行动,变形式为实用。一是“农民夜校”抓提升。“五个一”帮扶力量主体通过远程教育培训、院坝会、群众大会等方式,重点围绕政策法规讲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内容,开办好“农民夜校”“流动讲堂”,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今年以来,全县共开办农民夜校904期,参与群众达10960余人次。二是“干部夜校”提能力。利用“全域发展”大讲堂、领导干部读书班、党校培训、干部培训等载体,重点开展党性修养、政策法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等培训内容,常态化开办“干部夜校”,着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全县共开办“干部夜校”561期,参与干部达3600余人次。三是“以考促学”检成效。县委、县政府以定时检测、定向补齐、定式抽答方式,印发了脱贫攻坚相关测试试题,要求各级党组织每月进行测试,及时整改补短板,并采取现场抽问方式检验落实成效,对落实不力者约谈通报并责令整改,确保学习取得实效。

“三种途径”,提升帮扶成效

九寨沟县将“五个一”帮扶成效纳入目标绩效考核,创新“三种途径”严格落实督导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全面压实责任,确保各项扶贫任务有效落实。

(一)现场督查促整改。按照《九寨沟县“周报告、月督查、季问责、年考核”实施办法(试行)》要求,统筹整合力量组建督查组,以“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占脱贫攻坚总分46%的比重常态化开展现场督导,深入发现问题、补齐工作短板、责任落实落地。共通报约谈1个乡镇党委、4个帮扶部门责任人和1名农技员,将3名工作不在状态的乡镇正职调整到副职岗位。

(二)电话抽查访民意。督导组每月以电话方式对48个贫困村贫困户、非贫困户进行访问,测试“五个一”帮扶力量主体工作的满意度。对群众满意度不高、存在问题的帮扶主体,督查组在深入调查、了解问题根源后,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并约谈相关责任人,全力提升“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满意度。

(三)以考促学检成效。编印《九寨沟县脱贫攻坚宣讲读本》1.5万本,实现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和贫困户等人手一册,由基层各党组织自行组织学习及测试。县委在“五个一”督导时采取现场抽问的方式检验学习成效,对学习较差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通报约谈,责令及时整改,确保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取得的成效

九寨沟县“1453”党建帮扶工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效弥补了“五个一”帮扶工作短板,帮扶工作实现了“三个转变”,为确保九寨沟县率先在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各项事业走在少数民族地区前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一是实现了帮扶力量从单一到组合的转变。每月召开“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推进会、联席会,共同总结经验、拟定帮扶措施、梳理重点难点,做到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形成了联动合力,逐步实现各方力量从“单打独斗”向“合力攻坚”转变提升,有效统筹了帮扶力量,破解了“配合不紧密”的问题。二是实现了帮扶措施从形式到务实的转变。通过开展“践行一线工作法、千名党员进农家”活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入户走访14600余次,收集民情信息1248条,解决群众急难愿盼问题123个,实现帮扶力量全覆盖,真正做到了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责任在一线落实、形象在一线树立,有效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破解了“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实现了帮扶监管从松散向严格的转变。通过“现场督导、电话抽查、以考促学”三种途径,督促“五支力量”不仅打好脱贫攻坚的“组合拳”,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还把外在要求化为自觉行为,激发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了“五支力量”常态运行,有效提升了帮扶效果,破解了“推进不均衡”的问题。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关键时期,九寨沟县通过建强扶贫战队、精细帮扶措施、严格科学管理等系列方法,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作用。实践证明,要提升“五个一”帮扶力量工作成效,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 “三个始终”。

(一)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支干事创业的“高精尖”扶贫战队。脱贫攻坚是一场坚苦卓绝的战斗,“五个一”帮扶力量是战役制胜的关键。一是“高”标准组建队伍。“五个一”帮扶力量的科学选人是前提。在选派阶段,要把握好选人导向,做到高标准推荐、高标准考察,真正把干部工作实践与联系服务群众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精”准化派驻队伍。“五个一”帮扶力量的科学派驻是中心。在派驻阶段,要分析好村情民意,做到精准化识别村情、精准化因村派人,真正把村级发展方向同选派人员专业特长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尖”端化培训队伍。“五个一”帮扶力量的科学培训是关键。在帮扶阶段,要整合好培训资源,做到因人而易、因材施教,真正把提升干部素质和助推脱贫成效有机结合起来。

(二)始终致力于完善一套科学系统的“准细新”帮扶措施。脱贫攻坚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帮扶措施是完成各项扶贫任务的有力支撑。一是致贫原因分析要“准”。驻村帮扶首要任务是摸透情况。要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村情户情,逐条梳理逐条分析致贫原因,为科学制定帮扶措施筑牢基础。二是帮扶措施制定要“细”。驻村帮扶中心环节是制定措施。要根据致贫原因对症下药,科学拟定帮扶措施,确保措施可操作,成效可检验。三是扶贫途径方法要“新”。驻村帮扶重要步骤是勇于创新。要鼓励和支持扶贫干部积极探索和创新扶贫一线工作法,因时因地因村因户创造性开展扶贫工作,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措施落地生根。

(三)始终致力于健全一个正风肃纪的“严实硬”监管机制。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与否,重在督导检查。一是定期督导“严”检查。要采取月总结、季督查的督查方式,对脱贫攻坚“五个一”帮扶力量作用发挥、扶贫措施、扶贫方法进行督导检查,着力提升扶贫成效。二是详查问题“实”整改。要经常性开展驻村帮扶“回头看”自查,严格对照《责任清单》《考核细则》逐项逐条查摆问题,找准找实问题根源,切实做到边查边改、立查立改。三是严格纪律“硬”奖惩。要坚持奖惩分明,对履职尽责、成效明显的干部及时进行表扬表彰,并进行典型选树宣传;对工作落实不力、推诿消极干部的相关单位进行约谈,对个人进行问责。

脱贫攻坚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参与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倾情付出。九寨沟县构建“1453”党建帮扶工作机制,正是对高原藏区扶贫工作攻坚克难的一次有益尝试,这项机制必将伴随着实践的检验更加成熟、更加完整,让九寨沟县各级干部能够更好地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作者为中共九寨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