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护航 企业带动 政协委员围绕精准扶贫献实策

发布时间:2017-09-01 11:17:1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张宁锐 秦金月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贫困户,产业协作,产业融合,政协副主席,扶贫贴息贷款

  8月30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闭幕。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强化产业项目支撑”被列为分组讨论的专题之一,引起委员们热议。

做特做优做精有办法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吴双战认为,产业扶贫要搞好产业与市场论证,选择好最适宜在当地发展的产业,保障新上的产业符合本地资源禀赋、市场需求,能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用科技成果,创新营销模式,开辟细分市场,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鼓励盘活农村耕地、林木等集体经济资源资产,推动资源资产化、股份化、产业化,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对扶贫项目和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加强指导,切实提升产业发展对脱贫的带动作用,保障贫困户权益。

如何做特做优做精呢?湖南省茶油产业的建设发展触动了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

李冬玉接受中国网政协频道(《议库》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湖南省油茶产业在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方面效果相对明显,从2008年开始,全省以每年新造林50万亩、低改抚育90万亩的速度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截止2016年底,湖南省油茶林面积、茶油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33.3%、44.2%和45.6%。2008-2016年,油茶产业发展累计带动120万林农脱贫致富,占全省同期脱贫人数800多万的15%。

李冬玉认为,产业扶贫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做好产业扶贫应该有几方面要注意:一是要适应当地条件,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人们的生产习惯,选择适宜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较多地区,可对现有项目进行综合研判,甄选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引导使其做大做强。二是要优先选择覆盖面广、风险相对较小、贫困户有能力参与的项目。三是要重视市场需求,选择项目要坚持市场导向,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确保产品适销对路。另外,还得重视科技支撑,重视规模效益,坚持绿色发展。

创造更好营商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呼吁加大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每年新增加贴息资金向边远贫困山区倾斜,缓解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

“贷款应简化工作程序,下放审核权限,把贴息贷款指标下到县,由县级扶贫部门具体进行组织。”龚立群说。

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磨长英说,有的贫困地区不具备规模化生产的条件,“如何帮助贫困户在碎片化的土地上,生产碎片化的农产品呢?企业下村进屯收购成本很高,这些零散的农产品也销不出去,所以我建议应该提供销售补贴,田里种的东西能卖出去了,贫困农户的劳动积极性也就上来了。”

吴双战建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加强产业扶贫统筹规划、信息引导和保障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开发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强化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

政协常委会议上,很多委员提出,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

龚立群建议,培育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强化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发挥组织带动作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强化产业扶贫的基础地位、广泛开展产业协作等途径,为龙头企业搭建发展壮大的平台,优先支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在区域性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推动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上市。

龚立群也建议,因户施策选择联结纽带,根据贫困户自身条件和脱贫需求,合理选择股份联结、劳务联结、租赁联结等相应的联结纽带,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确定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利益分配方式,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收入、工资收入、租赁收入。

全国政协常委黄康生建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户特困地区,引导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到“三区三州”带动发展,协调对口援疆援藏省市创办“园区”,增加就业。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