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进村来

发布时间:2017-08-24 11:13:15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刘成友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吴曲波,村民,书记,村里,扶贫

5年来,山东坚持省直单位带头,连续选派三轮、2714名第一书记,带动全省各级共选派4万多名第一书记进农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强班子育骨干。带班子,拢人心,抓制度,凝聚合力,激发活力,为帮包村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全省第二轮第一书记共帮助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136名,新发展党员8653名,培养后备干部17697名。

建设施强基础。从群众最期盼、最关注、最困难的事情抓起,铺路通水,架电修桥,亮化美化净化。全省第二轮第一书记帮助7592个村通了柏油路,新修道路2.98万公里,为5129个村改造自来水设施。有的外出务工返乡的村民,到了村口不敢进村,还以为走错了村。

闯路子育产业。因村制宜、因户施策,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盘活现有资源资产,实现村民致富、集体增收。全省第二轮第一书记共引进致富项目1.9万个,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逐步实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树新风促文明。扶贫又扶志,富口袋也富脑袋,村村建起健身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开展美丽乡村、“四德工程”、移风易俗等文明创建活动。打牌赌博的少了,邻里之间闹别扭的少了。

这哪是一碗粥

这是乡亲们的情

黑黢黢的碗,热腾腾的粥,颤巍巍的手,邻居70多岁的老太太,推开了第一书记吴曲波住的破旧小屋的门。吴曲波不禁眼睛一热,“咕咚咕咚”把粥喝了下去。时隔两年,吴曲波记忆犹新,他说,这哪是一碗粥?这是乡亲们的感情,将永远成为他干事前行的最大动力。

从山东省台办到山东沾化富源街道西孔村,吴曲波这个“第一书记”,干得有声有响。今年4月,两年挂职期结束,很多村民依依不舍:“真希望他能在村里多干几年。”

变村貌,办实事

第一次进西孔村,满腔热情的吴曲波犹如被浇了一盆冷水。“实在没想到,比想象中要差那么多。”吴曲波说。

土路曲里拐弯,土房凌乱失修。村委会桌椅缺胳膊少腿,电灯还是拉绳的。屋里透风撒气,火炉怎么也烧不热。一个半小时,只等来3名党员,心情可想而知。

当了25年兵的吴曲波,是个不服输的人。他抢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机遇,与朋友一起搞了方案,反复征求意见,说干就干起来。

原有自来水年久失修,他多方努力,企业让利一点,村民集资一点,村委自筹一点,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题。

投资105万元,硬化村内道路6.36公里,打通断头路2条,他个人带头捐款2000元。整治沟渠,架设桥梁,路灯亮了,街道美了。

“他经常穿着迷彩服,和大家伙儿蹲地上一聊就是半天,一点架子也没有。”村民孔庆峰说,“要是没有吴书记,村里不可能有这么大变化。”

眼前的西孔村,水泥道路,干净街面,一个个废弃宅院变成了街心小花园。新村委会设了孔子学堂,小广场上歌舞笑声不断。

没精打采、整天靠着墙根晒太阳的村民,有了精神头儿,脸上放了亮儿。村里填水湾建广场的时候,很多村民义务出工出力。“赶路不走西孔路,嫁女不嫁西孔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最欣慰的是,你带着村民一起干,村民信任你了,知道你来是真正为村民干事的,工作更好开展了。”吴曲波说。

上项目,抓增收

出村往东五里路,一排圈舍映入眼帘,热风带来一阵猪粪味儿,“台惠生态养殖基地”到了。

“说一千道一万,让群众脱贫增收,腰包鼓起来,才是扶贫的核心。”吴曲波说。

省扶贫办支持的100万元,该怎么花?万一赔了怎么办?得知某公司要在沾化建设小猪育苗场,他远赴该公司,商量、论证,直到万无一失,才放下心来。

没想到回村里一说,大家却普遍质疑,没技术,不挣钱,养啥猪?不如把钱给每家都分点儿。吴曲波没有放弃,他开上自己的车,带着村“两委”成员外出调研,算细账,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猪舍起来了,两万立方米的鱼塘建成了,每年可出栏育肥猪3000头、鱼虾5000斤,村集体、贫困户都有了稳定收入。吴曲波加入了好几个养猪微信群,订了十多种养猪杂志,谈起养猪头头是道,俨然一个“猪倌”。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残疾人、老年人怎么办?吴曲波引来投入不多、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不大的中药材养殖项目。7户残疾人,每家发6个大盆,在家里养殖土元并负责回收,仅此一项每户每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

倡新风,聚人心

“除了每年交几次党费去村委,以前很少有活动,几乎都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党员。”党员赵培海说,“吴书记来了后,定期开会活动,给党员户挂牌,感觉很荣耀,再不带头干好工作怎么行?”

吴曲波探索“夜会”制度,每月1日晚上,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议发展,解难题。有村民反映村里红白事太铺张浪费,吴曲波记在心里,先后参加了两位老人葬礼全过程,接着与村“两委”一起,拿出移风易俗方案,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了风气。

“大家踊跃来参加‘夜会’,就是因为在这里说的话有人重视了。”村支书孔祥连说。

通过中国孔子基金会,吴曲波在村里设立了全国第445家孔子学堂,倡导新风,弘扬传统,“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人”。吴曲波还自己掏钱,给孩子们买了书包文具。

“以前孩子上学调皮捣蛋,自从上了孔子学堂,孩子就变了个样儿,成绩也提高了一大截。听说吴书记和孩子有个约定,希望孩子考大学到济南去,他在济南等孩子。”村民马景叶说。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吴曲波,第一次走进如此真实的农村和农民中间。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改变农村,影响孩子们。

背后的付出,非一般人可承受。“他妻子得了重病,孩子又面临中考,为了不耽误周一工作,他在济南陪家人吃完晚饭,连夜开车回沾化,十一二点到村里是常事。”省派第一书记沾化临时党支部书记王志刚感动地说。

“他干的这些事,如果不是用心投入,如果没有真情,一样也做不成。”富源街道办党工委书记刘志峰说。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